【本报特约记者凌云北京报道】“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夏目英男坦言,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让他了解中日两国的优势和劣势。他希望有更多的日本青少年能够有机会看到真实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夏目英男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日本人。“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他从小就对日中交流有着很深的兴趣,也认为自己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
就在最近,夏目英男和两名在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一起,带领六名日本高中生来到北京、雄安等地进行参观游览。
播撒日中友好交流的种子
2000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5岁的夏目英男在来到了中国学习和生活。“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的身份比较特殊,整个学习过程遇到了一些坎坷。除了语言文化差异之外,会遇到一些偏见。比如他们会在称呼上开玩笑。虽然我当时还是小孩子,但依然能感受到这种异样的眼光。”
正是特殊的经历,让夏目英男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去推动两国的交流。从本科到研究生,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六年时间里,夏目英男曾参加和组织OVAL中日韩大学生商业创意大赛。据了解,该赛事是由中日韩大学生发起并独立组织运营的非营利性文化交流项目,通过商业创意大赛等形式为三国的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对他国文化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理解。另外,他在校期间曾担任 “清华大学日本人留学生会”(日本学生联谊会)的会长,组织了一些中日交流活动,让更多中国学生了解日本文化。
在此过程中,夏目英男发现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共同点,“我们需要寻找共同点”。“近几年,日本媒体会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报道中国的发展,这增进了日本人对于中国的兴趣。”夏目英男认为,中日之间的交流应该从青少年开始。
“青少年对事情的判断还处于发展阶段,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彼此认识、了解。”从去年开始,夏目英男和几位同学借助夏令营,带领日本学生游览北京,引导他们思考,为何创新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什么样的创业政策能够使整个创业领域都得到了扶持?
“去年我们从技术、创业和政策等三个方面,让学生提出有效的社会解决方案。” 夏目英男介绍,今年夏令营的主题聚焦到经济发现和社会问题,带领日本高中生一起去参观雄安。“你想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雄安会是一个好的实例。”
在走访雄安的时候,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让夏目英男印象深刻。“我们希望日本高中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思考日本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思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等问题。”
接过“接力棒”的日本高中生
日本高中生齐藤尊已经连续两年跟随夏目英男团队的夏令营来到中国。谈及来到中国的初衷,他表示虽然中国距离日本非常近,但是对于这个国家不是特别了解,希望了解真实的中国;希望了解中国在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环境。
区别于第一次来到中国所关注的纯技术领域,齐藤尊第二次更关注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很多技术是由人们的需求而产生,比如移动支付等。经济、文化、政策等都可能对技术领域产生影响,“我希望能从这个视角来了解中国。”
实际参观之后,齐藤尊对中国的印象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谈到‘made in china’都会想到廉价、低质量的产品。但新的中国制造所代表的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在背后支持着产品的技术研发。”
没来到中国之前总是听说这里的环境问题,但齐藤尊永远都会记得自己登上长城那天所看到蓝天。
齐藤尊表示,“中日两国的交流会更加深入,他希望未来自己能成为运营和组织方,能够延续这个夏令营的意义,带领更多日本高中生来到中国,了解真实的中国。”
据了解,2019年被定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夏目英男相信中日在青少年间,在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会有深入的发展和合作。
夏目英男并不会把夏令营项目当成自己的职业,在他看来中日友好交流项目不差这一个,他们更多的只是想传承一种友好交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