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令和”的传统与新意
时间:1577719583000

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改元政令,改年号为“令和”。“令和”引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中“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一句。其中“令”是美好之意,“和”是平和之意,日本万叶历史馆馆长坂本信幸评价这一年号是表示,这一引自《万叶集》中妙语的年号,以往使用的年号相比,会给人留下更为柔和的印象。

从形式上看,新年号仍是两个汉字,沿袭了日本历代年号的传统,《万叶集》又是日本著名古典文学典籍,这些都凸显了此次改元重视文化传承。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这次改元也有很多新意,近年来,日本文化风靡海外,很多日本历史、文化爱好者也很关注日本会选择什么样的新年号,因此,改元也成了各国日本文化爱好者热议的焦点。

“令和”是“大化”以来的第248个年号,也是第一个选自取自日本古籍的年号。日本在“大化改新”后正式使用天皇年号,过去历代日本天皇的年号都是取自中国古籍,比如“大化”就出自《宋书》中的“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庆应”(福泽谕吉创建的大学命名为庆应大学就是因此年号)则是出自《文选》中的“庆云应辉”。明治以后,日本开始采用“一世一元”制,年号仍都取自中国古籍,“明治”出自《周易》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出自《易经》中的“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则是出自《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明仁天皇继位后,年号选定开始采用从“日本文学、中国文学、日本史学、东亚史学”领域选出数名专家,委托他们选定年号的方式,最终,明仁天皇的年号选择了《史记》和《书经》两部中国古籍中的“平成”。此次年号选定仍延续了上次的做法,最终选出的“令和”也成了第一个出自日本典籍的年号。历史上看,“大化改新”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效仿中国,建立天皇的中央政府,日本早期文化又受到中国的极大影响,从中国典籍中选取年号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近代以后,日本接触了欧美文化,在吸收“东洋”(即中国)、“西洋”文化的同时,日本开始发现并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特性,随着战后经济取得成功,日本的文化自信也日渐加强,这也影响了年号的选定,“令和”这一首个出自日本古籍的年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过去日本使用的年号大都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令和”则更加“亲民”。“令和”语出《万叶集》,《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杂歌、挽歌和相闻歌(赠答诗或情诗),与中国的《诗经》相似,都是“民间文学”的代表。与《万叶集》出现时间相近的文学典籍还有《古今和歌集》,《古今和歌集》的作者大都是和歌名家,具有明显的“贵族文学”倾向,因此,自古以来,《万叶集》就被认为是“大俗”之作,而《古今和歌集》则是“大雅”。新年号取自《万叶集》,追溯了日本文化的源头和根系,又规避了“高高在上”的贵族文人气息,自然能给人以柔和亲切之感。

“令和”比以往的年号更具“民间气息”,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年号选定不再只反映国家意志,而更多的考虑了民众的期望。实际上,从明仁天皇年号选定开始,选择年号就不再是皇室的“家事”,而是政府主导,因此,年号选定也开始逐渐的“民间化”。新年号诞生之前的多次民调显示,日本民众普遍希望采用寄托“美好”、“平和”之意的年号,因此,“安”、“平”、“和”三个字也是人们最多提到的,因为“平”字已在上一个年号中使用过,“安”和“和”就成了最热门候选。最终“令和”被选为年号,符合了大部分国民的期待,尽管选用“令”字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令”字的涵义也是“美好”,而在“初春令月”的语境下,“令”的“给人以希望”的涵义更加凸显,安倍晋三就在演讲中说新年号“蕴含了在人们的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的意思”。

这次改元引起各界热议,各国日本文化爱好者都参与了讨论,这样的情形也是首次出现。新年号诞生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不乏“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为了凸显日本的“现代性”和“国际化”,干脆放弃使用汉字年号的传统,启用英文年号。很多人说出了自己猜测的新年号,这类提议大都引起了热议,人们或是赞同,或是调侃。新年号公布后,又在网上掀起了讨论热潮,有人称赞新年号寓意优雅,有人“吐槽”读音拗口,还有不少人在喜迎“令和”的同时,也在惜别“平成”。

“令和”年号有很多新意,同时又继承了“平成”年号开创的“民间化”传统,两者涵义相近,都是表达了对和平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和平发展和经济繁荣不止是日本民众对未来的期待,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各国也都希望合作、和平能成为日本今后发展的主流,这也会让日本在促进地区稳定和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对日本来说,“令”是期待,“和”是根基,战后确立的和平主义发展道路以及亚太地区的稳定局势保障了日本的经济繁荣,开放自由的经济环境给日本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令和时代”里,日本还应继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各国增进战略互信,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民众获得安宁、美好生活的期望。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