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径是香港首条文物径,于1993年12月12日开幕,长约1.6公里,蜿蜒于坑尾村、坑头村和上璋围之间。文物径贯连多幢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 信步可达,可领略新界的传统面貌及宗族生活。香港中通社
在杨侯古庙与上璋围间小路之旁有一口古井,确实建造年代已难以考证。据邓氏族人相传,这口井由坑头村村民所建,在二百多年前上璋围立村前已存在,曾一度是坑头及上璋围两村食水的主要来源。香港中通社
愈乔二公祠位于邓氏宗祠之南,由屏山邓族第十一世祖邓世贤(号愈圣)和邓世昭(号乔林)两兄弟于十六世纪初兴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达德学校亦于1931至1961年间在此开办。据祠堂正门石额所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曾进行大规模修葺,但仍基本保持原来的结构和特色。愈乔二公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结构和规模与毗邻的邓氏宗祠相若。香港中通社
元朗屏山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邓族则为新界其中一个重要的宗族。邓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八十六世祖邓汉黻于北宋初由江西省迁居广东省, 为邓族粤派一世祖。 至北宋中期, 邓汉黻曾孙邓符协扩建岑田(即今锦田)祖居,并设置书院。至十二世纪,第七世祖邓元祯与其独子邓从光(字万里)由锦田迁居屏山,邓元祯被尊为屏山派一世祖。香港中通社
上璋围由居于坑头村的邓氏族人分支所建立,位于坑头村西面,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为屏山文物径沿线唯一的围村。上璋围是一条典型的本地围村,昔日四周原有青砖筑砌的图墙环绕,围内房屋分排而建,门楼及神厅则位于中轴线上,布局整齐别致;围墙外有护河,只在南面围墙正中建有围门入口。如今护河被填平,门楼和神厅已重建,但部分围墙和围内一些古屋依然屹立,尚依稀可见传统围村的布局、结构和风貌。香港中通社
图为邓氏宗祠。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