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文化跨越国界 动漫成中日“Z世代”交流纽带
时间:1667875391605 来源:东方新报

5月17日,四川成都,小朋友参观展览。当日,“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248件世界经典动漫作品展出。中新社


【本报记者言果报道】看动漫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爱好,他们在交流中自然接触到他国文化。日本是动漫大国。从《铁壁阿童木》到《海贼王》《鬼灭之刃》……这些经典日本动漫作品已成为几代中国观众的童年回忆。近年来,如《罗小黑战记》等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动漫作品也开始在日本市场崭露头角。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动漫已为中日两国文化传播和青年交流搭建起一座“二次元之桥”。

9月24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民间纪念活动在北京市一个购物中心内举行,市民可在活动上感受中日文化交流的渊源、体验茶道、花道等日本传统技艺,并能在日本特色商品展台进行选购等。图为展台张贴的日本“动漫地图”吸引市民观看。中新社


只看动漫根本不过瘾

“火影火遍大江南北”。这句话在中国年轻一代动漫迷中广为流传。

作为海外播放量最多的日本动漫之一,少年热血类动画片《火影忍者》自2002年开播后,迅速风靡全球。

“《火影忍者》是一部很燃,很热血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当被问及自己的“入坑”动漫,2000年出生的沈清席如是说。

这位正在攻读动画专业的大四学生告诉《东方新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自己被日本动漫深深吸引。正因如此,她学习了绘画,并在高考后填考了动画制作专业。

虽然沈清席知道动漫行业很“卷”,但仍希望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

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2019年,中国动漫受众人数在3.36亿左右。在欣赏日本动漫作品的同时,中国动漫迷也积极参与二次创作活动。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一种诞生于日本的动漫文化——cosplay(角色扮演)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一次漫展中,沈清席感受到cosplay的魅力。当即购买了一件“地狱少女”cos服,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你所还原的角色被认可,这是一种极大的获得感。”如今已在cosplay圈小有名气的沈清席表示,一整天下来,饭都顾不上吃,但却乐在其中。

同样体会到这种快乐的,还有来自天津的“90后”coser夏柠七Asuka。在他看来,cosplay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方式。“通过一种文化能够结识很多不同成长背景的朋友。”大家相聚在一起,通过化妆、服饰和道具等方式将自己喜爱的动漫、游戏人物现实化、真人化,以表达各自对于动漫的热爱。

“如今,在中国,cosplay可以用火爆来形容,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的夏柠七Asuka表示,每年他会抽出时间,参加上海cp同人展和广州萤火虫漫展。

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日本动漫出海的过程中,其独特文化在国际社会传播开来,也圈粉了不少中国年轻人。

夏柠七Asuka在接受《东方新报》采访时表示,此前曾出差去过日本,但由于公事繁忙未能完成动漫原型地的巡礼,例如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男女主角重逢的楼梯,位于东京四谷须贺神社;动画片《数码宝贝》出现的富士电视台,位于台场附近……“待疫情退去,我希望再去一次日本,前往二次元圣地秋叶原,感受那里的文化气氛。”

沈清席也表示,目前自己还是学生,当经济实力提升后,日本将会境外旅行的第一目的地。

事实上,文化上影响不止于此。日本动漫还刺激了“新单词”的形成,赋予了原词新的含义,这种影响在网络聊天、社交媒体等更为明显。

例如,由日语“萌え”而来形成的“萌”用来形容纯真、天然、可爱的人或物。由“コン”形成的“控”,是指执着于某个人或某物,对其抱有极大热情的人。“お宅”形成的“宅”是指很少出门的人。

另外,“卡哇伊”“达人”“壁咚”等原本为日文的词汇也开始在中国频繁使用。

此外,日本动漫主人公常用的开场白和口头禅往往会成为网络流行语。其中最为网民熟知的是“前方高能”,原话是“前方高能反应,非战斗人员紧急撤离”,出自《机动战士高达》。

现在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弹幕、评论区等,一般是指接下来的剧情场面十分惊人,起到给其他观众一个预警,做好心理准备的作用。

沈清席在一次漫展中扮演八重神子(该角色出自中国知名手游《原神》)。受访者供图


中日动漫互动越来越多

实际上,中日两国动画起步时间相近,都属于舶来品,二者虽各具风格,但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互动密切。

日本动漫充满极富东方神韵的中国元素。1926年,日本动画导演大藤信郎创作了日本首部西游记题材漫画——《西游记孙悟空物语》。

一些日本动画师还前往中国创作并生活,持永只仁曾以中文名“方明”在中国定居并创作,其1950年执导的《谢谢小花猫》流传至今,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日本首部彩色长篇动画《白蛇传》讲的也是中国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日动画往来愈加密切,典型代表为“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他因看了“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执导的《铁扇公主》入行,一生深受其影响。去世前3个月,手冢治虫仍忍着病痛前往上海拜访万籁鸣。他的第一部动画题材源自西游记,最后一部作品则名为《我的孙悟空》。而另一位因万籁鸣走上道路的日本动画大师则是宫崎骏。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动漫近年来迎来急速发展期,市场更加多元,一些新近作品也开始受到日本观众欢迎。动画片《一人之下》《罗小黑战记》的日语字幕版、配音版在日本也获得好评。

其中,曾于2019年在日本院线上映的《罗小黑战记》大电影,累计观影人次已超过36万人,票房达到5.6亿日元,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海外发行的票房纪录;在社交媒体上,夏柠七Asuka与日本动漫友人交谈的话题,“推荐你看中国动漫《狐妖一红娘》”……

当下,中日动画界的往来愈加频繁,业内人士称,未来将会迎来在创作端的动画合作项目。

“截至目前,在中日动漫在创作层面上的合作并不多,更多的是代工合,代理发行。”北京赤兔经典动画制作有限公司CEO谷淞认为,从长远来看,中日两国会逐渐过渡到真正在创作端的合作,从题材到内容,从策划到制作,摸索出对双方都最有利的方式进行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动漫从业者,从硕士、博士期间研究论文,到审查、策划、制片人、编剧、导演,谷淞几乎把动画相关岗位做了个遍。现在,选择创业的他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其宗旨就是“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据他介绍,目前赤兔动画有两部动画电影,以及一些动画相关IP正在推进。其中一部电影由中日合拍,题材是中国传统的二郎神故事,但从策划编剧、造型设计等阶段就有日本顶级大咖参与,同时日本方面还会负责国际发行。

“未来,我相信和日方合作的内容会更多。”谷淞说。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