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日元持续贬值刺激着日本入境游市场。其中,餐饮、购物、住宿等行业更是赚得盘满钵满。
《东方新报》报道,日本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入境日本的外国游客达到约308万人,单月首次突破300万人。同时,今年第一季度访日游客的旅游消费总额为17505亿日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不过,日本旅游业在向好的同时也并非没有烦恼,包括“过度旅游”的相关话题引发热议。
中国游客赴日游热度回到2019年
“您好,欢迎进入直播间……拍下1号链接的朋友,我稍后会与您对接……暑假即将到来,想去日本旅行的朋友们请提前做好计划……"5月28日,主播王立(化名)在抖音直播间异常忙碌。他从事旅游行业十余年,现就职于北京一家旅行社。
随着今年赴日游持续火热,王立所在的旅行社于5月初开始运营抖音直播账号,为顾客提供赴日旅行服务。过去一个月,王立每天直播两小时,粉丝量已接近2000,每天有效订单约15个。
据他介绍,目前赴日游热度基本回到2019年。中日两国文化相通、旅游签证办理简便、旅游体验较好等是中国游客选择赴日游的主要因素。
中国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日本成为中国游客出境首选目的地。携程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游客喜欢前往东京、大阪、京都、札幌、名古屋等地;热门景点包括环球影城、迪斯尼乐园、晴空塔、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等。此外,今年旅游线路和产品上一大变化,是邮轮的恢复,上海港、天津港出发的日韩方向邮轮销售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韩国取代中国(大陆)成为日本最大观光客来源国,不过,在国别消费额排行榜上,中国大陆游客的购买力依然位居首位,达3526亿日元(占访日外国游客消费总额20.1%)。
由于日元汇率处在34年来最低谷,来日本购物成为不少中国游客观光之外的快乐时刻。社交媒体上,很多游客分享“赴日扫货攻略”,还有人上传排队进店、结账的视频。
今年早些时候带团赴日期间,王立曾看到一位游客手提四个28寸旅行箱满载而归。
此外,尽管日元汇率下跌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上涨,不过游客逗留时间短,对此感受不强,而在日本购物,尤其是奢侈品购买,仍存较大“薅羊毛”空间。
“作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日本旅游行业发展成熟,具有清晰的旅游文化和产业链条。”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在接受《东方新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游客购买力日渐增强,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奢侈品,都几近成为出境游的标配。从短期来看,日元汇率变化势必吸引大批外国游客赴日,从长期来看,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赴日游客也相较稳定。
如何缓解“过度旅游”问题?
入境游的火热带动日本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随之而来。
位于日本山梨县富士河口湖町的一家便利店曾是游客与富士山“合影”的网红打卡地,近日却出现了一堵“墙”。据日本《读卖新闻》近日报道,店铺对面的人行道上架起了一个宽20米、高2.5米的黑色遮光网,挡住了景观。
报道称,游客聚集带来的严重环境和交通问题让附近民众苦不堪言。最终,有关部门决定设置黑色幕布来阻挡视线,并称这是“苦涩的选择”。
无独有偶,在年访问游客达2000万人次的镰仓市,有个动漫迷热捧的“灌篮高手”路口。正是由于拍照的游客太多,蔓延到马路上,这里已成为该地区最为危险的地方之一。
针对上述“过度旅游”的情况,日本政府去年推出一揽子政策,比如通过宣传旅游礼仪和规范、力促游客到农村地区体验、鼓励将假期分散等方式,来缓解这一问题。
去年3月底,日本政府时隔6年对《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2023~2025年度)进行修订。除了写明要在2025年刷新2019年创下的访日游客数最多(3188万人)的纪录外,还提到,要把偏重于大城市的揽客向地方分散等。在力争游客数量的同时,注重与地区居民的融合等兼顾质量上的提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以小众城市为目的地、感受日本独有的体验和风景。”王立表示,在今天的直播间里,就有网友咨询烟火大会所在地长冈的旅游线路。
此外,受访专家表示,中日之间需要继续加强文化交流,形成更多文化共识和发展动力。
孙佳山提到了近期举行的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此次会议决定将2025至2026年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力争到2030年将三国人员往来规模增至4000万。
“在全球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日本位列第四,韩国排名第13。中日韩三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全世界24%。随着文化交流的持续加强,中日韩不断形成新的文化共识,将有助于该区域的经济实力转换成文化实力,更多的文化共识也符合中日韩三国的共同利益。”孙佳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