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3月3日,日本关西地区知名的清酒制造商——株式会社利休藏的威士忌工厂“泉州蒸馏所”在大阪府岸和田市正式开业。
这是继三得利(山崎)蒸馏所开设的百年之后,大阪的第二个日本威士忌品牌,实力雄厚,阵容专业,吸引了日本国内外众多酒商,大批日本媒体前来报导。《东方新报》也来到现场一探究竟。这款全新威士忌何时面世,有何特色?尤其是,这家知名酒厂背后,竟然站着一位出身上海的华人老板?
新“日威”,有什么噱头
一家历史超百年的老牌清酒酒造进军威士忌领域,看似突然,其实做足了准备。泉州蒸馏所建筑面积556㎡,产品由曾在三得利担任威士忌酿造的富冈伸一监督,项目总投资达3亿日元,目标是在5年后量产达到20万千升。泉州威士忌预计2028年开始装瓶零售,初步定位为一瓶1万日元(约480元)的中高端价格。
选择2028年开始零售,是因为按照国际标准,单一麦芽威士忌需在桶中陈酿3年。不过,据利休藏核心成员披露,该蒸馏所的部分威士忌已开始以整桶的形式提前预售给了国际酒商。在过去的清酒经营中,企业累了丰富的海外销售渠道,尤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市场有很高的认知度。
利休藏的威士忌首先极具日本特色和关西特色。水源取自奈良的金刚山泉水,酒桶一律用橡木桶有相对常见的波本桶和雪莉桶,也有专属日本威士忌的水楢桶,根据泉州蒸馏所取缔役所长川崎晓的介绍,这些酒桶适合10年以上的长期陈酿。
此外,既然以大阪南部几个主要城市的统称“泉州”命名,利休藏也希望这款威士忌更具当地特色。社长加藤坚透露称,预计1年后,会实验性地投入岸和田市盛产的桃木制成的酒桶,突出大阪的地域风味,打造品牌差异化。
这一设想得到了南大阪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众所周知,山崎威士忌以京都山崎地区的优质天然水闻名。将来,利休藏的桃木酒桶,是否能在关西威士忌和整个日本威士忌的历史中添上奇妙的一笔?
清酒虽好,为何有点“不行了”?
利休藏社长加藤坚是上海人,来到日本后,经营一家医疗器材销售公司。2019年,他受托接管陷入经营困境的利休藏(当时名为“堺泉酒造”),不仅在短短几年中成功重振了企业,还通过研发新口味和新包装,将这些清酒产品带到了海外消费者和年轻人的手中。
在兼顾清酒的同时出战威士忌,这源于加藤坚对日本酒水行业的独到观察。2024年底,“日本传统酿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但对于一名居安思危的业内人士而言,它无法改变清酒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量,从鼎盛时期的一年170万千升,滑落到了如今的一年50万千升的现实。日本的年轻人,已经不喝清酒了。
当然,将清酒写作“SAKE”,强调“日本文化”,发展品牌效应,开拓海外市场,一定程度盘活了这个古老的产业。但这是否能成为终极解决之道,答案未必是乐观的。
加藤坚至今依然喜爱清酒,也认可不少品牌拥有极高的酿造水准。不过,市场终究是饱和了,清酒内部的激烈竞争已很难使自身脱颖而出。时过境迁,日本消费者不再像百年前一样,只能从为数不多的传统品类中作出选择。如今市场上的酒水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各有特色:日本的、中国的、欧美的;发酵酒、蒸馏酒;调制酒……清酒抱着日本的传统,又能走多远呢?
这是加藤坚在接手利休藏不久后逐渐完善的想法。当时他主张研发的抹茶利口酒热销日本市场,作为利休藏的一款拳头产品延续至今。清酒要发展,必须和时代一起往前走;酒水企业要发展,不妨尝试“多条腿走路”。
各种各样的“上海智慧”
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款产品的热销从来不只是因为产品本身。加藤坚告诉《东方新报》:利休藏希望出售的是“生活方式”,通过改变清酒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景,获得更加广泛的市场。
几年前,利休藏开始发售铝箔袋装的利口酒,一袋100毫升,护肤品中样的大小,可以毫不费力地塞进外套口袋,多种口味,拿出来开盖即“吸”。不用说,这样的轻量产品受到了非重度酒水爱好者的欢迎。对企业而言,这类包装无需担心破碎,且邮寄成本极低,并排装在一个扁平小纸盒里,100多日元就可以寄到全国各地。
本次泉州蒸馏所落地,部分威士忌产品在熟成阶段即提前整桶预售,这种做法在日本并不常见。经营者解释称,这是出于资金运作的考量。威士忌熟成周期长,令不少生产者望而却步。而泉州蒸馏所以预售的方式早早步入了经营正轨,收获了日本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好评。从盘活传统酒造,到如今成功走入威士忌领域,在这一过程中,社长加藤坚展现出许多属于上海人的“实用主义”智慧。
利休藏的名称来自日本茶匠千利休,广为人知的“一期一会”即出自他口。在4月即将到来的关西·大阪世博会中,利休藏和加藤社长或许也会带着他们的便携袋装利口酒去到世博现场,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一期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