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未能阻止抖音全球市场的迅猛成长。包括国际版TikTok在内,如今,抖音总用户突破17亿,日活用户高达10亿,每名用户平均每天打开抖音8次。今年7-9月的季度财务决算显示,老牌社交平台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广告收益减少4%,Youtube减少2%。与此相对,著名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估算,2022年度,抖音广告收益将是去年度的3倍;到2024年,抖音市场规模将达到2019年的70倍。
抖音现象引发硅谷巨头密切关注,谷歌等IT业界风向标也开始参考抖音模式设计产品。在今夏的会议中,谷歌搜索模块的负责人坦言:今天,18-24岁的年轻人计划去一个地方时,有近40%的人不再选择用谷歌搜索,与此相对,他们打开的是抖音。这是因为,“谷歌地图”至多只能提供一个拍摄于过去的静态街景,而抖音则通过用户贡献短视频数据的方式,大量呈现地区的实时动态场景。后者更利于“读图时代”的用户作出决策;而在年轻人那里,它几乎成为刚需。
据《连线》杂志日语版11月介绍,9月底以来,谷歌对旗下地图产品投入大量研发,力图优化动态视觉体验,将社交功能整合进地图检索。杂志指出,即将到来的这一波更新中主推的“街区氛围”与“沉浸式视图”两大模块,明显是在对标抖音。谷歌公司称,这些功能不仅能使用户把握地区实时状态,还能预测“明天、下周甚至下个月”的状态。这些“黑科技”否帮助谷歌从抖音手中“挽回”年轻人,成为全球IT人士关注的焦点。
另一边,自2017年登陆日本以来,抖音同样成长为一款不可替代的现象级产品,但“火药味”淡了很多。今年9月,总务省甚至征用抖音作为政策宣传,邀请3名当红日本博主在平台介绍“个人编号卡”的作用和好处,呼吁日本年轻人响应政府号召去办卡。部分保守人士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政府通过抖音搞宣传,意味着默认抖音及其背后的中国公司是“安全”的。然而,现任数字厅大臣河野太郎不接受这一质疑。在抖音问题上,日本政府似乎无意跟风美国。
现如今,抖音在日市场份额巨大,用户年龄层逐年提高。据广告公司博报堂调查,2021年度,日本抖音用户平均年龄为34岁,早已超越“Z世代”软件的定位。近日,ORICON新闻发表评论称,在当下“社交媒体疲惫”的时代,抖音能保住其在日本市场的地位,在于它极大满足了日本用户自我表达的习惯。文章指出,在基础功能上,抖音首先具备一套过硬的视频制作系统。不少日本人虽有强烈的表达欲,却不习惯在公众平台抛头露脸。抖音国际版研发保持每月100种以上的画面特效更新,并拥有流畅自然的文字朗读系统。如果用户想不露脸、不出声地展现生活,他们显然更有理由选择抖音,而不是Youtube或Instagram。
此外,文章还高度评价了抖音国际版的推荐系统。在传统社交平台中,用户只能看到自己关注者发布的内容,或收到平台对“热搜榜”、“精选内容”的推送。但这种系统无法扩充用户的交际圈,也导致平台头部化效应日趋严重,红的人越来越红,新人用户几乎永远没有曝光机会。但抖音的算法会根据“话题标签”大量推荐新人用户的创作,毕竟一个视频15秒,看了不好看也“不亏”——这让没有粉丝的用户也有机会收获大量的点击甚至“赞”,不仅极大激励了用户的创作热情,也为平台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根据日本市场印象调查,在所有社交平台中,用户对抖音留下的负面印象最少。大多用户表示,抖音让他们的创作“轻松愉快”,而不是被迫在粉丝面前展现一种无懈可击的生活状态。
几年中,不少日本人的人生轨迹因抖音发生改变。普通日本人曾通过抖音上“春晚”。2020年,原创歌曲《香水》在平台爆红,直接入选那年年底的红白歌会,歌曲作者瑛人也从一名汉堡店打工仔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音乐人。普通日本人也曾通过抖音走上戛纳红毯。2022年,首届“戛纳TikTok短片大奖”赛中,日本博主本木真武太的3分钟短片《树是可以砍的吗?》拔得头筹。他在采访中表示,这是他导演梦想的第一步,同时鼓励年轻人:如今是一个拿起手机、打开抖音就可能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时代,为何不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