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不动”的日本高端吐司 盯上了中国市场
时间:1682434800000
作者:司平

4月26日,标签“黄牛加价倒卖吐司300一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前10。消息发生在上海,主角“银座仁志川”是日本一家知名的高端吐司连锁店。事实上,“银座仁志川”风波在上海的吃货内部已经发酵了几天,随着走向日趋魔幻,终于在今天进入了公众视野。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上海人睡懒觉,除了打卡“网红店”。这家“银座仁志川”开在上海新天地,5月5日正式开业,但几天前的4月21日就开始了试营业。一条“生吐司”重量800克,售价98元人民币,价格并不亲民,但天天人山人海。“小红书”用户记录称,试营业当天,早上9点之前,队伍已经望不到头,也有用户说买一条面包,排队2小时40分钟。

25日,店家出台“每天限购一条”的新规定,当天引来黄牛加价到200元一条倒卖。26日今天,根据店家官方公布,连用于排队的号码牌也被造假。店家称此举严重损害了品牌信誉,伤害了消费者感情,“已经报警处理”。

在日本,自去年年底以来,“高端吐司凉了”的相关新闻时不时会登上热搜。4月21日,日本媒体J-CAST称高端吐司店“SAKImoto bakery”在5个月内关闭了全国16家店铺,文春在线称始祖品牌“乃美”在2022年一年中关闭了全国40家店铺。另一方面,最近也有越来越多声音认为,凉了谈不上,只是近10年中高端吐司风头太过,如今趋于正常了而已。正如日本的“珍珠奶茶热”,大涨以后,总会退潮。

在日本社会的认识中,高端吐司的浪潮大约兴起于2013年,于2018年左右达到顶峰。高端吐司与普通吐司的主要区别在于用料讲究,包装精美,当然售价也贵。即便经过了物价飞涨的2022年,如今超市中最便宜的普通吐司(约400克)仍能以100日元左右的低廉价格买到。与此相对,同等重量的高端吐司入门价格为400日元,贵者超过1000日元。

本次“银座仁志川”事件中,被炒得大热的“生吐司”是高端吐司中备受日本人喜爱的种类。据说这种吐司在制作时通过大量搅拌打入更多空气,再使用高温快烤,出炉时处于生熟临界点,因而得名。原本,同属东亚国家的日本之所以能在主食吐司界闯出一片天,也是因为走了与欧美的主食吐司不同的路线:口感更湿润绵软,味道更香甜,“生吐司”则是把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在高端吐司的热潮期,仅“乃美”一家就能创下年销售额100亿日元。然而在这之后,高端吐司的日本扩张就面临了两大壁垒。

第一个问题是市场饱和。本次事件主角“银座仁志川”开业于2018年,此后短短1年间就在日本铺设了47家分店。店铺太多的尽头首先是“卷”。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到了2020年初疫情前夕,日本国内已有多家高端吐司品牌试图在吐司中加入绿豆、焙茶甚至竹炭一类奇奇怪怪的材料丰富口味,吸引眼球。同时,这类店铺也纷纷选择了出海。2022年3月,“乃美”在中国台湾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同年6月,“银座仁志川”也在美国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

第二个问题是疫情影响。2022年,日本通胀严重,虽然普通吐司也受波及,但主打“严选原料”,且要附上精美包装的高端吐司,无疑受到了更多冲击。比这更大的问题是,疫情期间,没人需要送礼了。多名业界人士坦言,高端吐司横扫日本市场,不仅是因为它的味道,更因为它是中元送礼的“无脑优选”。一名美食作家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价格千元(约人民币50元),包装精美,内容也很“安全”,送的人好送,收的人也好收。然而疫情期间,社交活动大幅减少,高端吐司的市场定位就尴尬了起来。

3月31日,“银座仁志川”社长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意气风发地表示,他非常欢迎高端吐司的“退潮”,因为大浪淘沙,留下的就是真金子,他坚信“银座仁志川”是这颗金子。不过如今看来,“银座仁志川”在上海的开局并不算太理想。

本次事件中,有网友扒出同样的生吐司在日本国内售价仅为950日元(约人民币50元),一到上海,直接翻倍。不过比起这个问题,更让国内网友耿耿于怀的是它的营销手法。“小红书”用户称其试营业短短几天,销售规则天天变;如今的黄牛和假号码牌风波,更加重了其“饥饿营销”的嫌疑。

事实上,限量提供,限量购买,发号排队,都是日本“网红店”的惯常操作,其中或许没有什么恶意。况且,从目前口碑来看,大多国内消费者也对其味道表示认可。不过,“银座仁志川”想真正打开中国市场,还得更加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