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数据称:今年9月,日本入境旅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96%,但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仅恢复不到4成,恢复率为所有国家和地区内最低。
通常情况下,10月的入境统计将在下个月同一时间左右公布,但中日两国对结果揭晓都已急不可耐。这是因为,中国游客是否一如疫情前借国庆黄金周赴日旅游,似乎已成为衡量如今中国对日情感的风向标之一。对此,有日本媒体称国庆期间中国赴日“航班爆满”“一票难求”;也有媒体披露观光地现场冷清,中国游客明显减少。
真相究竟如何?为此,《东方新报》询问了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支店,获得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信息。
中国游客来没来,为什么
事实上,无论说航班爆满还是中国游客没来,都不能算错。吉祥航空日本支店总经理董蔚告诉《东方新报》,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吉祥航空中日间航班客座率为89%,可以说满。但另一方面,航班数量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疫情前,吉祥的中日间航班为每日20班,如今是9.5班,分别是大阪5班,名古屋2班,东京成田1班,东京羽田0.5班,冲绳1班。
不过,中日间航班恢复状况不佳,背后却另有隐情。董蔚透露:包括吉祥在内,各大国际航司并非没有经济实力恢复,同时市场需求也存在,但之所以还没有恢复,是因为抢不到“地面资源”。航空客运说到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如今,无论是航站楼内的登机和检票员工,还是航站楼外的行李搬运装卸员工,人手都远远不够。
董蔚从某家头部日资航班代理公司处获悉:疫情前,该公司旗下负责办理登机业务的地勤有约800人,经过2023年的大力招聘,如今只恢复到500多人,还有4成左右劳动力缺口。名古屋的相关部门最近刚招20人,同时又走了30人。札幌地区一直是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紧张的重灾区,在疫情影响消退的2023年,尤其恢复缓慢。
2023年3月,吉祥航空东京成田-上海航线再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3年疫情打破了航空公司工作稳定体面的“铁饭碗”形象。疫情让很多日本当地年轻人产生一个意识:与其大老远跑去机场,不如在就近的便利店打打工,反正收入差不太多,该“失业”的时候一样“失业”。董蔚坦言:机场地勤复杂又辛苦,如果工作还不稳定,也不怪年轻人产生畏难情绪。比如楼内的员工需要多语言的良好沟通能力,培训和适应可能要花上3、4年。而楼外员工责任重大,停机坪司机万一不当心撞坏了飞机,将会产生令员工和公司都十分困扰的经济损失。
此前一段时间,部分在日航司主要通过从中国国内调来员工,勉强顶住日本的地面缺口。但一方面人手仍旧不够,另一方面差旅费和各种补贴开支庞大,并非长久之策。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关键问题,从今夏开始陆续着手行动。7月,国土交通省召集各航司商讨对策,但至今也没有给出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地面资源的争夺就成了日本各国际航司自己的工作:谁先抢到了,谁就能更快恢复航班。
2024年中日航运将如何发展
谈及对中日两国航点建设,董蔚表示,吉祥此前已有一些连接中国二、三线城市和日本大城市的特色航线;今后也将延续这一理念,深入两国“腹地”。具体说来,就是多开设中小城市连接日本大城市的航班,同时反过来开设日本小城市连接中国大城市的航班。
在董蔚的预测中,疫情影响刚结束的这段时间内,两国的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还能吃一波红利,“但未来终究是小城市的”。比如一个上海旅客,可能会在这段时间内想久违地再次跑到大阪来“买买买”,但再往后他就不会满足于此,而会比如说想到九州的大分县泡个温泉。日本旅客也是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两国航点还有许多可开掘之处,未来大有可为。
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不太稳定的2023年,吉祥航空的日本板块都没有为营业额担忧过。尽管航班数量少,但单程票价高,最终营业额都不低于疫情前。董蔚表示,漫长的疫情对公司经营而言是非常奇妙的阶段,他也能自信地认为自己没有白白浪费这3年。
作为疫情期间唯一连通日本关西地区(大阪)的中国航司,吉祥航空在无意间帮自己打出了知名度,发展了不少粘性强的商旅会员。此后,吉祥有极大可能在日本岩手、鸟取、爱媛、熊本、大分等地开设新的航点。如果不是这3年中航班极少,业务清闲,他可能也一直不会有时间停下来,做这样整体的规划。
尽管近日的一些风波极大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感情,董蔚对中日关系的走向仍旧持乐观态度。他相信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