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报道:中国代购在东京迪士尼“发疯”,为何不管理
时间:1705935600000
作者:司平

(本报记者 司平)近日,富士新闻网发布了一条独家视频消息,称中国游客在东京迪士尼海洋疯狂抢购新商品,疑似为高价倒卖。消息指出,中国游客“毫无感情地”将架上商品扫入篮内,让园方和在场其他游客不快。迪士尼方面称,已立即作出处理,现实施限购,1人1只。

一名去到现场的迪士尼粉丝告诉本报记者,这则消息的内容并非虚假,但描述方式让她“不太舒服”。在她看来,代购疯抢是事实,但代购不是唯一的获益方。归根结底,是所有获益方的“半推半就”,共同造就了这场闹剧。


“部分商品溢价10倍”

现居东京的迪士尼粉丝曈曈表示,1月18日,她久违地去东京迪士尼海洋“晨跑”,6:40到达时,两边入口处已总共排了60支左右的队伍。“晨跑”是迪士尼粉丝圈的通用语,指搭乘当天最早的电车、有时还要打车去迪士尼抢购的行为。而那些只有如此狂热才能抢到的周边商品,被他们称为“晨跑款”。

曈曈想买的“晨跑款”是一只草莓化妆包,因为预感会很热,她不得不凌晨起床排队。她表示,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针对迪士尼周边商品的透明代购向来存在。但这类业务比较“成熟”,大多粉丝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服务了没能去到现场的粉丝,从盈利情况看,也确实在挣辛苦钱。例如,“达菲”系列挂件原价2400日元(约120元),日本代购卖4000日元以下,中国代购卖200元以下,在他们看来都不属于高价倒卖。尽管有加价,但刨去门票和排队的成本,其实赚不了多少。

与此相对,在他们的定义中,溢价3~5倍的就属于高价倒卖,而本次迪士尼海洋的部分新商品,由于发售第2天就脱销,在中国国内的私域平台一度出现了10倍的价格,而且真的卖出去了。

在曈曈看来,仅就这一次而言,确实是中国代购比较“疯”。根据经验,如果是日本境内的热门款,那就不是抢商品的问题,而是连门票都抢不到,但这种情况这次没有发生。这段时间,迪士尼“雪莉玫”和“星黛露”在中国大陆炒得很热,上海和香港园区的玩偶在网上都有溢价,东京在风口上推出情人节限定商品,在粉丝中掀起狂潮。前几天,她只在小红书上发了一条要去东迪“参战”的生活状态,就收到了大量关于是否接受代购的咨询。

整体而言,中国人在倒卖方面有一些“先天优势”。东京迪士尼取消年票制后,中国游客反而有更多低成本且不违法的入园方式。高峰时期,日本游客的成人单日票是1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500元,但中国人可以买到旅社合作票,只要300元。中国的主流二手交易平台也很少向单笔交易收取抽成,这都造成在中国倒卖成本更低,盈利空间更大。


迪士尼园方问题更大?

另一方面,对迪士尼或三丽鸥投机式高价倒卖的现象,日本人中也存在。如果去社交平台X等搜索,就会发现不少以“预售”为名义、针对热门款的日本本土代购团体。不同于“薄利多销”式的常规转卖,这种倒卖的溢价幅度完全不透明,最终很可能是天价销售。

此外,不少日本粉丝反映,日本游客在上海和香港迪士尼的大量抢购尤其疯狂。物以稀为贵,跨境就更有光环。既然市场存在,就哪里都有瞄准灰色商机的人。在理智的粉丝看来,无论是哪里的代购都一样扰乱秩序,把问题归结为国家、地域和种族,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在粉丝看来,最有帮助的应该是迪士尼自身做好管理,可惜园方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骑墙”。即便多次出现“扫货式”代购扰乱现场秩序,迪士尼也没有在一开始严格实施限购,而是每次出问题后再临时修改规则,并似乎总有将舆论风口推向代购的倾向。

曈曈透露:本次新商品发售时名义上每人限购3只,但由于入园二维码和购物二维码分开,一名游客一天可以结账几十次,最终等于不限购。15日当天,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场的中国代购确实往购物篮内放入了大量商品,但没有试图一次性结账,而是老实站在店内,等能结账时再每15分钟一次分批结账。当他们试图以1000日元一次的价格,拜托不逛商店的游客提供购物二维码时,这才引起了保安的注意。总体而言,这样的行为可能在观感上不好,但并没有违反规定。

在一些粉丝那里,代购行为之外,园方的做派也另他们“一言难尽”。按理说,迪士尼玩偶不应该有什么产能问题。每每断供让远道而来的粉丝失望,往好里揣测是供应链管理不足,想阴暗一些,未必不是“饥饿营销”。


二手平台也获利

迪士尼抢购余波未平,一则高价倒卖注销图书的消息又登上日本新闻热搜。与大多国家和地区相同,日本的图书馆也会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不要的藏书。近日有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在无偿领取公立图书馆的注销图书后,又在二手平台高价倒卖。另一些人质疑:这些图书由全体纳税人购买,个人倒卖从中获利,是否涉嫌违法?

根据法律人士的解释,这种行为不违法,即便它同样观感不佳。在日本的二手平台,无论是迪士尼周边产品,还是公立图书馆的注销书,甚至是新冠疫情初期的口罩,只要不是明显违法的交易,平台都没有禁止高价倒卖行为,而只停留在“呼吁”,毕竟平台可以从每笔交易中实时收取5%-10%的手续费。而中国二手平台看似对用户“免费”,但企业也有流量收益。

针对个人倒卖注销图书的消息,有网友不解:既然这些书卖得出去,且可以卖高价,为何不由图书馆方或当地政府亲自售卖,这样既符合公序良俗,又能为机构补充周转资金。对此,有在图书馆工作的网友解释,归根结底还是成本计算问题。不及时注销会产生仓储成本,再由人售卖还会产生人力成本。倒卖旧书也是投机,投机就有风险。这些书不是都卖得出去,能卖出去的也不知道何时卖出去。

不过,自去年起,日本的个别地方政府也开始从市民家中收取不要的家具,亲自开帐号放到二手平台转卖。不同于其他的倒卖行为,这种尝试在日本广受好评,因为它替一般居民省下了处理垃圾的费用,看上去还非常环保。不过这种模式究竟多少成本,持续性如何,目前还不透明。在二手平台倒卖并不是罪魁祸首,问题是谁出面,怎么组织,以怎样的名义。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