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对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围剿”态势进一步升级。3月13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TikTok剥离法案”,要求该应用程序尽快与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做切割,否则将对其进行下架“封禁”处理。
TikTok于2017年登陆日本,在社交媒体品类中有着不俗的影响力。2020年起,字节跳动开始遭到多国围剿,日本一直保持高度关注。从各方反应看,日本并不想卷入这场“乱斗”。然而,此次法案来势汹汹,日本不得不担忧自己能否全身而退。
日本企业靠TikTok整活
在日本,TikTok的用户同样不止年轻人,还有政府和民营企业。如今,日本广岛县和山梨县等地方政府都开启了TikTok官方账号,中央政府的数字厅甚至用TikTok来宣传日本的新版身份证。
其中,最关注TikTok玩法的还是企业。尤其在年轻人都不看电视,甚至没有电视的今天,生活娱乐品类的产品广告大多有往流媒体平台跑的趋势。在日本,一些已经很火的品牌发现,用TikTok打广告能让他们更火。这种火不仅限于提高曝光和认知度,也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额。
花王自2022年起在TikTok上的广告投入规模一举增至400%,此后不断扩大。时任花王媒体策划开发部部长立山昭洋分享称:传统电视广告只有“品牌背书价值”,但他们更看重TikTok平台提供的“用户共创价值”。尤其是企业主营家居清洁和美妆品类,能“接地气”,与用户产生互动,才是广告在未来的趋势。
卡通形象公司三丽欧将TikTok发展为了主战场。三丽欧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年轻女孩,原本就很注重社交网络上的推广。但在他们看来,TikTok是所有平台中的翘楚。该公司营销部门的白鸟瑠希在近日的访谈中表示,TikTok上的短视频广告收效明显更好,浏览量和评论数比其他平台更高。此外,平台自带强大的视频编辑功能,节省了广告制作成本。如今,他们不少爆款广告都“仅靠一台智能手机完成”。
“艰难的政治判断”
在日本评论者的观察中,如今,美国政坛内部对华鹰派势力高涨,两院一致通过TikTok禁令的可能性并非为零。只不过,如果真的通过,执行起来会有很大困难。于法于情,美国政客将付出极大后续成本,来摆平它庞大的TikTok用户选民。
部分日本网友也感觉这份禁令不太自然。X上,有评论称,“这就和觉得亚马逊挤占了NHK的份额,就把亚马逊禁掉一个道理”。也有评论回应了专家指出的执行困难问题,讽刺称“看来美国海关拒绝旅客入境的下一个理由就是你在手机上安装了TikTok”。
日本IT记者三上洋对网刊“ITmedia”委婉地表示:“根据美国的法律,民营企业有义务在关于中国的敏感信息方面与政府展开合作;但在日本,如果缺乏具体证据,规制TikTok就会成为一个艰难的政治判断”。他的意思是,目前的日本法律并不支持对TikTok的打击,如果强跟,那无疑是亮出了自己的“站队”,这对日本平衡自己与美中两国的关系十分不利。
值得庆幸的是,当下的日本没有必要立刻做出这种抉择。抛开政治压力,日本用户生态偏向保守,反而给外资留下了一个“安全地带”。近年,不少大中资或中国品牌进入日本,引发了强烈反响,但更多只停留在一种文化现象,而没能上升到实际市场份额的争夺。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产业界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迫切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冲击。
产业的“安全地带”
以TikTok为例,TikTok在美国坐拥1.7亿用户,占到美国总人口的一半。在日本,TikTok月活用户数约为2700万人,虽也不错,但影响力远不及美国。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领域。数据公司Sensor Tower对2024年1月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启动APP行为的调查显示:全球月活量最高的5款电商APP中,有3款来自中国或由中国出资,分别是Shopee(腾讯),Temu(拼多多),SHEIN。值得一提的是,这3款APP都不面向中国大陆用户,并非吃到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更能反映出其真正的全球影响力。此外,去年度最大“黑马”Temu在英国、德国和法国均占据电商市场份额榜首;在美国位列第二,仅次于亚马逊。
不过,日本的电商环境同样没有受到如此剧烈的冲击。调查显示,日本境内电商APP月活前十中,只有Temu一家是中国企业,排名第9。而前五除了亚马逊之外,都是雅虎、乐天等老牌日本企业。
另一个例子是,去年比亚迪正式落户日本,因其高性价比,引发了日本车评人的强烈兴趣和花式夸赞。不过,一份成绩单显示其实际销量仅占日本进口车市场份额的0.56%,可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大多中国品牌在日本的影响力,尚且没有大到要遭“围剿”的地步。另一方面,日本在近年来加大力度要求网游等涉及虚拟交易的中国企业在日本建立法人,背后也能看到一种“有钱一起赚”的实用主义。然而,在全球信息战和舆论战越演越烈的当下,TikTok凸显出了难以替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万一美国对TikTok的规制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届时日本是否会遭受如今它在芯片等问题上承受的压力,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