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小米汽车的消息在全球杀疯了。3月28日,小米集团召开上市发布会,公布了首款新能源车SU7系列3款车型的价格,在24小时内大定近9万辆。近一周后,热度仍在持续。4月2日港股早盘中,小米股价跳空高开,最大涨幅超过16%,创下2年来新高。
自3年前小米宣布进军汽车赛道以来,日本媒体一直保持关注。本次SU7价格公布后,尽管官方并未披露在日本等海外市场的销售计划,却引发了一轮讨论狂潮,声势似乎不亚于比亚迪登陆日本之时。
过去几年中,日本汽车专家和爱好者先后拆解了中国的五菱宏光和比亚迪海豹等多款车型,试图从中读出中国车企突飞猛进的秘密。按照这个势头,日本拆的下一台中国车,会不会就是小米SU7?
▮3月28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新车发布会上。小米视频截图
日本关注小米SU7,当然首先是出于对汽车本身的兴趣。日本车评人高桥优横向对比了SU7与其潜在对手的参数,认为SU7表现良好,电机功率接近Model3,续航能力超过极氪007,整体性价比高过智界S7。
作为日本记者,高桥优也从电子巨头进军新能源车领域的动向中嗅出一丝“熟悉的味道”,那就是索尼公司联合本田汽车即将推出的新车Afeela。索尼Afeela首次亮相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预计在2025年开始量产,与小米SU7在色调上也有些相似。在高桥优看来,有小米SU7珠玉在前,索尼Afeela这个后来者就面临着打造差异化的艰巨课题。
路透社(日本)分析称,比起一般新车企,小米资金雄厚,多年的手机研发基础也能延续到仪表盘等智能座舱配件的开发中。虽然中国智能电车赛道“神仙打架”,小米却有实力一战。花旗集团的一名分析师向彭博社(日本)预测:小米的强势入场可能让当地同类企业感到压力,预计比亚迪、小鹏汽车都可能做出针对性的调价行为。
《日本经济新闻》系列报道将SU7“吹上了天”。2日,日经中文网发布了题为《小米汽车如同iPhone问世》的中文采访消息,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文中,伊藤忠总研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多次暗示:小米做到了苹果公司没能做到、且已经放弃的事。
这也是小米吸引日本业界关注的另一个侧面,即它依靠IoT生态培养起的用户粘性,打造出的一整个智能家用系统。在苹果宣布退出造车行业的风口,小米依旧尝试用同一个操作系统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器和家用车。这种模式将带来何种用户体验和收益,是否有前途,都成为了正在观望这一产业的日本同行的风向标。
自数月前发布概念图以来,小米SU7一直因其酷似保时捷Taycan的外观在中国网友中争议不断。然而,日本车媒和汽车爱好者似乎不太关注所谓的原创性问题。大多日本网友对SU7展现出了兴趣,也有一部分坦诚地表达了他们的疑问,即那些“无法靠参数展现的东西”,例如驾驶感受、耐久性、售后保障等等。小米电器的快充性能给日本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肯在本土化上再下一番功夫,彼时SU7上陆日本时,说不定会迎来超乎人们想象的瞩目。
自2018年成立日本法人以来,小米一直十分关注企业在地化问题。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华为不幸的“前车之鉴”;另一方面,小米的IoT理念需要培养起的用户忠诚度,也对品牌的公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中国智能手机在出海日本时主要对标解锁机市场,很少强绑定某个通信公司,小米却在近年来加强了与日本本土通讯巨头KDDI的合作,试图以日本手机用户更熟悉的合约机等方式,发展其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
去年年底,索尼本田社长川西泉曾“炮轰”中国智能车企缺乏核心技术,不知他面对小米SU7将作何感想。今天,日本车企与中国车企正在奔着不同的赛道而去,这可能与去年以来各大日系车在华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有关。如今,丰田依靠其坚挺的混动车长项在北美卖得风生水起,日产和本田则在3月中旬刚刚宣布“强强合体”,在技术开发和生产方面展开合作。国际汽车市场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