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日本老人,迷上中国跳舞机器人?【探秘大阪世博】中国馆篇
时间:1745209399745

【本报记者 司平 | 摄影 孔修安】4月13日,为期半年的2025大阪·关西世博会顺利开幕,2天中,中国馆吸引了大批日本国内外游客。4月日本天气多变,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狂风暴雨还是骄阳似火,馆前一直大排长龙。

事实上,中国馆也是日本媒体非常关注的海外馆之一。它的展项是如此丰富,让中日两国一直以来的“最硬文化通货”大熊猫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中国馆到底有什么魅力?如何讲述中国几千年的故事?海外游客怎么看?《东方新报》带你一文了解——

图为大阪世博会官方地图(部分),图上红星处为中国馆。《东方新报》标记

中国馆位于2025大阪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区域,距离东门大约10分钟路程。横穿过“大木环”,抵达圆环中央的“静谧森林”,森林南边就是中国馆。

中国馆是本届大阪世博最大的自建馆,造型似书简徐徐展开:向内是底蕴,包藏中华文明;向外是开放,展望未来世界。馆内的2层展厅分为3个展区,“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在《东方新报》看来,也可以说分别对应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为中国馆机器人吸引日本参观者。

1楼进门的“天人合一”区域,展示了各色各样的中国古代文明符号,有从天花板流淌至地面的巨大的“汉字瀑布”,有24节气,也有三星堆的青铜器复制品、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玉器等各类文物。

这些历史元素以十分前沿的方式得到了呈现。我们看到,每个展品的透明防护罩都是一个操作屏,参观者可以在屏幕上点选希望了解的展品信息,还可以360度旋转观察展品,看到在一般博物馆没有机会看到的角度。目前,日本还极少有这样的文物展出形式,游客看得津津有味。

1楼的另一区域“绿水青山”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和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巨大的花瓣状屏幕上演绎着桑基鱼塘、都江堰、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修复等代表性工程,包含了中国人的智慧,也讲述了一个不断前进中的国家如何与自然共生。国家公园展区是一块巨大的互动屏,游客可以隔着屏幕“拍拍”大熊猫和大猩猩,获取相应的生态信息。

另一边是优必选的小型机器人展台,空间虽小,却足够拉风。一排3头身Q版机器人在整齐划一地坐着体操,它们的目光能够跟随人眼,非常灵动。据员工介绍,在部分时段,此处会有古琴等器乐表演,小机器人们将随着琴曲翩翩起舞。可惜《东方新报》没有遇上,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打卡。

最后一个展区“生生不息”在场馆2楼,展现了近年中国引人注目的科技成就,以及基于这一系列成就的对未来的畅想。有中国能源建设基于“八网”理念的未来城市沙盘和灯光表演;科大讯飞的中日英三语AI孙悟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蛟龙”号深潜体验舱展示的深海探索成果等等。

这个展区的互动项目极多,让世界各国的参观者沉浸式体验中国的科技实力。而早在大阪世博开幕前,就有日本媒体和游客注意到,中国和美国两大新兴和老牌航天强国都设置了太空展区,让他们忍不住前去比较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场馆1楼和2楼的是一段长长的无障碍楼梯,楼梯本身也是一个展区,3面大型雕刻墙,回顾了千年以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活跃交流。

我们看到阿倍仲麻吕,唐昭提寺,大熊猫“康康”和“兰兰”,阿童木和孙悟空抱在一起,也有中国领导人参观1956年的日本商品展览会,改革开放后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君子之约”……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那些生动的历史角落,在大阪世博会的中国馆里随着参观者的脚步一一展开,令人十分感慨。某种意义上,中日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正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的一部分,未来这样的故事也将书写下去。

大阪世博会的中国馆展现出的中国是古老深邃的,也是开放和鲜活的。它让世界各国人们发现:中国与世界的交点,远远比想象中更多。

入口处一张巨大的电子屏上,那些活跃于各个领域、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中国青年人:李子柒、冯骥、导演饺子一一出现,向来到中国馆的朋友致以祝福。他们是中国连接世界的年轻力量的象征。

中国馆内,一名来自中国香港的游客站在二楼回廊,对着“汉字瀑布”久久驻足。中国馆的“汉字瀑布”不仅有金文、甲骨文,还有日文。这名参观者对《东方新报》说,看着这些文字流淌,让他重新发现了汉字的包容和可能性,也感受到了“文化圈”的含义。

一个大阪当地的三代家庭,带着90岁高龄的爷爷一起来到了中国馆。老爷爷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心一点也不老,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各类高科技成就,在机器人展台前久久停留:“他们跳得好整齐!”

这名老者告诉《东方新报》,自己弟弟的儿子在天津生活,常常带来中国的消息,让他们一家对这个巨大的邻国充满兴趣。他们对中国馆留下的印象是“动态”和“先进”,这也是他们在大阪世博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个馆。“中国速度太快,日本要跟上了!”年轻的孙女逗趣说,“看了中国馆,我们更想去中国了。”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