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最新翻译机出海日本,日语口译集体失业?
时间:1745222384032

【本报记者 司平 | 摄影 孔修安】月17日,2025大阪·关西世博会期间,科大讯飞在中国馆一楼举办了日本首个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不只介绍了即将登陆日本的产品,还请来了一众专业嘉宾,畅所欲言产品的不足。《东方新报》记者参加过不少3C产品发布会,如此敢于“自我批评”的还是头一次见。这是怎么回事?

讯飞在日本发布了什么?

4月17日的活动是科大讯飞在日本的首个产品发布会,仅对全球媒体人和相关从业者开放。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祝学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晏晨晖等要人也到场祝贺,并对中日两国的科技合作表达了期待。

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祝学华(上图)、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晏晨晖(下图)在发布会现场致辞祝贺。

发布会上,讯飞介绍了即将在今年8月正式发售的双屏翻译机2.0。2016年,讯飞推出了全球首款AI翻译机,作为出境游帮手,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转折发生在2021年左右讯飞推出第一代双屏翻译机时,这款机器在专业翻译领域的准确性上实现了代差级的优势,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商务场景。一些不精通外语的企业家也开始用AI翻译器洽谈上亿级别的全球大生意。

根据讯飞的介绍,本次即将面世的第二代双屏翻译机,解决了很多一代不够细致之处,能够应对更复杂、更高压的商务环境。断网时,噪音环境下,多语言混合交谈时,都可以完成任务。

发布会现场,几名演示人员围在一起高声交谈,人耳基本分不清他们各自说话的内容,记者打开手机APP录音,效果也是一团糟,但这款翻译机总能较为精确地识别出目标音源。

自2020年在日本设立法人以来,讯飞一直比较低调,但拥有稳固的消费者基础。智能办公本和录音笔等产品在日本上班族和记者之间尤其受欢迎。根据科大讯飞副总裁赵翔的介绍,本次双屏翻译机2.0登陆日本,标志着讯飞全线产品在日本上市。

科大讯飞副总裁赵翔在现场分享。

本次发布会总体给人以务实之感。期间,会场前方两台搭载了讯飞同传技术的大屏幕实时录写嘉宾说话的中文内容,并翻译成日语,准确率相当之高,体感延迟大约在3-5秒之间。活跃于各个领域的嘉宾大多分享了这样的理念:省下翻译的时间,我们就能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

然而,AI翻译终究不如人?

产品介绍之外,发布会还准备了一个圆桌现场,邀请到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吉川龙升、联合国前高级官员李正仁和讯飞产品经理孙境廷等中日嘉宾,进行了一场近30分钟的深度对谈,话题是《AI翻译的能与不能》。

这些嘉宾都精通外语,活跃于跨文化的各个领域,深刻体验过语言的壁垒,目睹着AI翻译的惊人成长,惊叹于其实用性;但与此同时,也最有能力敏锐地捕捉到AI翻译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次圆桌会正是请这些嘉宾来畅所欲言,谈谈AI翻译都有什么缺点,他们对此有什么担忧。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分享双屏翻译器2.0使用体验。

到场嘉宾首先简单地分享了AI翻译的优势所在,承认其高效性和解决基础沟通问题。

竹内亮导演说,AI翻译非常适合今天这样的双语演讲场合,大屏幕直接给翻译,减少了一半的流程。吉川教授称,AI翻译在撰写英语邮件方面对他有不少帮助。李正仁教授说,在涉外翻译场景,一名熟练的口译人员也容易在专业术语和数字上犯错,但AI翻译可以极大解决这个问题。孙境廷从商业现场人士的角度分享称,AI记录和翻译方便回溯,可以减轻会议压力。

嘉宾分享的这些好处,有深度AI使用经验的用户大多都体验过。那么,AI翻译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它可以替代人类翻译吗?

话题来到“吐槽”AI,嘉宾们仿佛更兴奋了。他们注意到,AI翻译无法处理人类生活中的微妙情感和语词之外的内容。

竹内亮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说他近日陪同某位曾经的一线女明星去美国拍戏,女明星引发了当地路人的抱怨,但她的翻译人员相当聪明,懂得如何优雅地糊弄过去。如果女明星拿的是翻译器,那后果不堪设想。AI翻译太精确了,但人类的交往有时候不需要这种精确。

不止是生活场景,商业现场也有类似问题。孙境廷说,根据分析,一场会议事实上只有10%左右的信息是以纯粹的语言和文字为载体进行表达的,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神态、肢体等非语言信息。人类的这种交互方式,显然是目前的翻译AI所无法参透的。

在吉川教授和李正仁教授看来,好的AI翻译能够在个别词汇层面提供标准答案,但还无法匹配一些行业规则,也无法真正揣测那个最合适的语境。无论在外交还是文学艺术中,一句话都有许多翻译方式。尤其在需要价值判断的场景,人类对语言的处理依旧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大阪世博会重建“巴别塔”

这个白名单发布会或许有点深奥,但它所涉及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又如此贴近日常生活。同样在中国馆二楼的“生生不息”区域,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的中英日三语AI孙悟空强烈吸引着到访者的目光。孙悟空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形象,对日本民众而言更有一种特殊的亲切。

中国馆内,参观者由与讯飞中英日三语AI孙悟空互动。

AI孙悟空是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中唯一的大模型展出,也是互动性最强的展项之一。来自不同国家的男女老少用各种语言向它提问题,天马行空,没有一个能难住他。你可以向他请教人文地理,让他作一首七言绝句,也可以问一些“不太正经”的问题。这只AI猴子头脑机灵,风趣幽默,有时也插科打诨,比提问的人更加异想天开,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全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孙悟空是一个生成AI的模型,但它首先搭载了翻译机中从语音收录到多语言翻译的软硬件技术。这几年,日本入境游火爆,如果不懂外语的日本商家有一台这样准确高效的翻译器,或许就不会在面对外国游客涌入时那样畏难。今天的大阪世博会也因为多语言支持不佳受到了一些非议,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类似国际展会选择AI翻译机提供基础服务。中国企业将助力全球解决难题。

2025大阪世博会的基调,是对未来的想象与描绘。在走访多个展馆之后,记者逐渐意识到,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时代,与机器共生、让技术成为生活的常态,似乎正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命题。展馆中的未来图景令人目不暇接,却也勾勒出一种新的人机关系:人类不再是“主导者”,而更像是在学习如何与技术平等相处的伙伴。

然而,在众多技术中,翻译归根结底是一种沟通人与人、文化与文化的技术。AI翻译依赖算法,但服务的依旧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了解、展开合作的愿望。在这样的技术中,未来没有完全变得陌生。未完成的“巴别塔”下,人类不必使用同一种语言,依然可以彼此听见、理解,共同编织属于这个时代的智慧与记忆。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