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十一黄金周,日本开始尝试理解中国游客
时间:1759472560655

(本报记者 司平)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于昨日正式启动,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日本依旧是今年中国内地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今年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声音开始呼吁日本关注中国游客群体的“变化”,包括介绍中国游客的新偏好,甚至破除关于中国游客的误会。人们意识到,一晃眼,距离中国游客“爆买”日本已经过去了10年。

“别再说起中国就是每人一台电饭煲了”——2015年,东京秋叶原,一名身着T恤和卡其裤的典型中国中年男子手提4台日立电饭煲走过街头的场景让日本至今记忆犹新,这构成了当地公众传媒中“中国游客”的刻板印象。

回顾起来,这正是安倍经济学开始释放能量的一年,一人一台电饭煲的中国人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日本社会对此又恐惧又期待。但是,这种形象已经完全无法代表今天的赴日中国游客。多项数据显示,尤其是新冠大流行影响平息后的最近几年,来到日本的中国游客在人群构成、组织形式、消费偏好、目的地选择等所有方面都经历了大洗牌。

日本观光厅一份备受关注的数据指出:今年开始,来日本的中国游客中9成是自由行,选择跟团的只有1成。这9成自由行的游客中,又有23.5%是“独自出行”,其中6成以上是女性,年龄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目的地方面,大阪、东京等主流目的地表现依旧强劲,但福冈等稍远的大城市;香川县的栗林公园、和歌山县的熊野古道、鹿儿岛县的屋久岛、青森县的奥入濑溪流等十分偏门的地方也进入了中国游客视野。

这些报道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日本为何受到“独行女青年”的青睐?在那些日本人自己都不曾去过的小众地点,他们又在寻找怎样的价值?中国年轻人在旅游方面的新偏好和关键词,如“特种兵”、CityWalk、情绪价值、场景消费等等,日本是否了解,又是否接得住?

今年,不少日本媒体对外暗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开始关注赴日期间的礼仪,官方、大平台和自媒体都在积极推动宣传。记者中岛惠在一篇总集文章中介绍称,中国的社交平台对当地市民的国庆出行提供了许多便民信息,在关于日本的指南中,特地提及了“公共交通工具上保持安静”“行李箱不得超出座位范围”等,还提议随身带好小袋装垃圾,避免在日本街头找不到垃圾桶。《朝日新闻》的一篇报道详细介绍了一些“小红书”平台上的指南内容,称多名中国博主积极分享赴日旅游礼仪,有些视频的点赞量已经超过10万。

▮图为中国博主在“小红书”平台的分享,该视频被《朝日新闻》10月1日的报道引用。小红书截图

部分日本媒体甚至开始为网传的不实“中国游客恶行”辟谣。日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就是否有中国游客踢鹿的问题,实地走访了奈良公园。正好在一年之前的国庆节假期,一段名为“中国游客踢鹿”的小视频在日本社交媒体疯传,对中国社群的口碑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今天依旧在发酵。节目提到,然而,至今没有证据证明这段视频的主人公是外国人。节目还报道说,“奈良公园的外国游客对小鹿都很温柔”。

这些内容让中国网友有些哭笑不得。事实上,中国的平台并非第一天才开始倡议游客赴日时遵守当地礼仪,只要在“小红书”稍加搜索就会发现,几乎每个长假或暑期前夕,都会有类似热门帖文,只不过过去的日本很少关注。同样,公平地说,日本电视台去一次奈良,发现那里的外国游客都善待小鹿,这并不能证明外国游客从未虐待过小鹿。然而,无论这种逻辑是否高明,愿意现身说法,即便只是公开站一个立场,也总比纵容不实消息蔓延更让人高兴。

▮图为日本电视台制作的“奈良踢鹿事件”辟谣节目。截图自雅虎新闻

这种报道方向的变化背后有许多可见的动因。从市场角度说,越来越多日本观察者指出:在中国出境游市场方面,如今的日本成绩亮眼,但这种优势不可能在日本毫无改变的情况下,永远持续下去。

9月底,韩国开始向中国3人以上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这一时隔8年的重启令日本高度关注。今年十一,携程等平台透露给《日本经济新闻》的数据显示,韩国一跃成为日本之后,最受中国游客关注的境外目的地,超过所有东南亚国家。在同程旅行网的一些热门城市榜单中,首尔位居第一,超过了大阪和东京。在短途旅游赛道上,韩国越来越有吸引力。李在明的政府已向中国游客敞开胸怀,日本又该如何选择?

此外应该还有一些社会层面的顾虑。今年,日本上下掀起一股不明就里的针对外国群体的敌视情绪,同时正逢二战结束80周年,有学者开始警告,日本是否已经进入21世纪以来的“排外元年”。事实上,大多当地主流媒体都对这一倾向愈演愈烈持否定态度,今年十一黄金周的中国游客,或许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发声的素材。2025年了,日本终于试图理解中国游客。事实上,这也是日本开始理解自身的过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