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6岁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委书记王波拟升副厅级,今年已有至少9位“85后”晋升“厅官”。他们被普遍认为具有高学历、专家型、干劲足的特点。
据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报道,6月6日福建省委组织部发布的一则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公告显示,王波拟任设区市党政副职。这位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出生于1987年5月,29岁任上杭县县长,3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县委书记。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除了王波,今年至少还有8位“85后”晋升厅级岗位。他们的职位分布非常广泛,包括设区市副市长、直辖市副区长、省体育局副局长、省属正厅级国企副总经理、团省委副书记等。此外,目前全国至少有三位“准85后”正厅级干部,他们均出生于1984年11月,分别是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李腾,共青团内蒙古区委书记乔礼,海南省委副秘书长、常委办主任周健。
从“85后”厅级干部的履历看,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和名校光环。仅今年晋升“厅官”的9人中,就有4人拥有博士学位——王波、连欣、李佳林是清华大学博士,杨占雷是北京化工大学博士。
文章称,他们的仕途之路多与当地引才政策相关,被引入后,他们在当地取得一定的政绩,又被进一步提拔任用,因此晋升速度普遍较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室主任孙应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85后”厅级干部的主要特点是高学历、专家型、干劲足,有助于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梯队合理结构。“85后”是伴随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具有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包容多样性差异的普遍特点。高学历人才又在政治素质、科学素养方面得到过持久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其社会治理理念更容易与网络时代、智能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网民思维相契合,能够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和方法促进基层治理的范式转换。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偏远落后的地方去名校“挖人才”,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优化。对国家来说,让这些优秀的人才到偏远一点的基层锻炼,有利于更全面地考察和培养干部。
他提醒说,“85后”厅级干部多是引进人才,到任后,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权限,再加上他们年轻,会受到更多考验。因此,当地组织部门对他们要“严管加厚爱”。“严管”就是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和廉洁要求,“厚爱”则是要给他们更多干事创业的机会,多一些包容,鼓励他们去创新、去试错。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地方政府到名牌大学引进人才时,不应只看重他们的名校背景和高学历,更应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物色合适的人才。
魏昌东表示,为更好地用好管好这些引进生,组织部门不应“一引了之”,应做好前期的业务培训工作,还应制定建构一套引进生的科学评估制度,让这项政策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