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为人父的“孙悟空”,戴老花眼镜、穿松糕鞋的“菩萨”,身穿闪闪发亮西服的“牛魔王”……近日,在美国迪士尼出品的最新美剧《西游ABC》中出现如此一幅“西游奇景”。对此,中外观众群体给予了“幽默风趣”和“直接不及格”的两极评价与态度。
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文探讨:《西游ABC》的背后体现了什么?海外为何喜爱“魔改”《西游记》?孙悟空又为何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受到接纳与欢迎?
《西游ABC》是美国主流流媒体平台少见的亚裔创作者主导、亚洲面孔担纲主演、讲述美国亚裔故事的作品,加上杨紫琼、吴彦祖、关继威等华裔卡司的顶级配置,从开拍时起,其关注度就颇高。
虽然带了“西游”两个字,但该剧并非改编自《西游记》原著,而是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的连环画《美生中国人》。
故事情节一条线聚焦美国普通高中生王进的校园生活,他在学校邂逅了孙悟空的儿子孙维辰。另一主线则是孙悟空父子与牛魔王的对决——两个华裔中学生引发了西游记众神入世,以此探讨当下亚裔族群在美国生存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可能对于寒暑假看着“86版”《西游记》长大的观众来说,《西游ABC》的服化道和剧情逻辑等均有“吐槽点”,认为“编剧根本不懂西游更不了解中国文化”。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指出,华裔每一天实实在在面对着的身份认同、自我定义、家庭关系、生活挣扎……或才是《西游ABC》的创作班底想要表达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就苦大仇深,而是用放飞到肆无忌惮的脑洞和根植于两种文化中所生长出来的幽默以及价值观,造就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东西。”
而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剧情,并没有模糊掉故事的最底层逻辑——亚裔也可以冲破困境,突破自我,成为主角和英雄。
此外,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梳理,国外对《西游记》的改编热情已非一日两日。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与地区均对西游题材进行过改编创作。其中,既有“魔改”到引起异议的“女唐僧”“唐僧与孙悟空恋爱”等剧情设定,也有收获好评的改编作品以及像热门动漫《七龙珠》等的衍生创作。
“(《西游记》)几乎是一个故事宝库”,几乎能满足所有类型所有文化背景的创作需求,也贴合“历险”这一世界共享的创作母题。《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认为,在海外的改编中,西游文化往往并非作为文化对话的“他者”,而是很方便就赋予改编地域的本土文化。
聚焦具体角色,集“兽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美猴王几乎是中国古典神话里最特别的角色,是英雄中的异类。尽管,中西方对英雄的解读或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韵味使东西方英雄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但“他(孙悟空)几乎可以获得西方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共鸣”。
而除孙悟空外,唐僧一心向佛、猪八戒贪财好色、沙僧忠诚耐心,似乎也都隐喻了人性的不同层面。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不仅和外部环境还与自己的内心作艰难的斗争,放在任何文化和民族的背景里,这都是观众可以理解也愿意共情的故事。
《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改编无处不在,而今天,即便有再多“魔改”大约也不必紧张,因为时间自会冲刷掉沙砾,只有优秀的作品会留存下来,成为时代文化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