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华人行业展望2023年 | 餐饮篇:“希望生意一步步好起来”
时间:1673585667987
作者:范浩林

中日之间的2022年注定是不凡的一年。这一年,日本的防疫政策经历了3月、6月、10月这3个重要节点,稳步走向开放;年底,中国国内大幅优化防疫政策,再度给两国间交流和行业复苏释放良性信号。

站在2023年开端,本报采访了旅游、民宿、餐饮、留学、国际医疗、文化交流6大领域的华人代表。他们其中有些历尽艰难险阻度过了疫情寒冬,有些在疫情中“逆势而行”并获得了良好的成长,有些在疫情中刚刚起步,对未来充满激情。他们对3年疫情有着不同的体验,对2023年的发展有着各自的判断和期待。随着他们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标志着“后疫情时代”元年的2023年,将展开怎样的画卷。

“萌新”起步:希望生意一步步好起来

吴佳奇,1990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六七年前来到日本,从事室内装修工作。与很多赴日谋生的人一样,一开始也比较艰苦,白天从事技术+体力的工作,晚上与同事住在集体住宅。

想要在日本做出一番事业的吴佳奇,并不甘心这样一直打工。作为一个东北人,他有了在日本开一家东北餐饮店的想法。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一天天地萌芽。

吴佳奇(左一)与朋友们

隔行如隔山,对做餐饮没有任何经验的吴佳奇,2021年7月份回到了中国,向一位在国内做了20、30年餐饮的朋友取经,之后便有了开设“煮烤官”的想法。吴佳奇回忆道,准备营业的这8个月,自己经历了很多繁琐的事情:租赁店铺房屋找了一家在日华人不动产;室内新潮装修找了中国的团队;厨房用品 、桌椅板凳 、锅碗瓢盆等硬件是从国内整个拉来的…

另外,准备食材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食材是需要源源不断提供的,这个没有办法求助国内,只能在日本获得。受制于日本的食材供应链相对封闭,于是吴佳奇两头一把抓,一方面咨询在日本的朋友,找更多的门路;一方面自己上网查询,但自身日文不是很好,所以彼时也特别麻烦。“烤串会用到护心肉,但这个很难翻译成日语。”吴佳奇举例说道。

煮烤官的店内就餐环境

就这样,2022年4月,在东京上野的繁华地段,煮烤官开张了。店里有10张餐桌,规模不算大。员工的常规配置是一名厨师和一名服务员,另外吴佳奇自己当烤串师傅。店里的菜,都是锅包肉 、地三鲜 、酸菜粉 、烤串等东北风味,吸引来的基本上是在日中国食客。

或许是店面前期规划没能跟上,或许是受制于疫情现状,煮烤官半年多的经营,并不像吴佳奇想象的那样红火。他有点后悔地表示道,吃了没有经验的亏,因为太想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于是就匆匆上马在疫情中开了店。

吴佳奇认为,作为一家餐厅,定位和选品很重要。煮烤官虽在上野繁华地段,但距离车站有些距离,并不那么容易吸引自来客;煮烤官是纯东北口味餐餐饮店,所以来的客人,主要是在日年轻的中国人,加之疫情挡住了国门,导致食客来源太过单一。另一方面,新店的推广没有跟上。开店前为各种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却偏偏没有好好地做推广。另外,已有推广也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谷歌广告中,地图总是无法准确地把客人导航到店里。

煮烤官的东北烤串

对于自身的现状,吴佳奇表示,煮烤官每天10点半到23点营业,但自己9点就要起床,凌晨2点才能睡觉,开店到现在,自己只休息过两天。另外,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能交流的人,开店后遇到了各种让人无语的人和事。这一年快结束了,自己身心俱疲。吴佳奇感慨道,坦然接受走过的这一路坎坷,吸取经验和教训,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弥补自己的不足。

其实,不仅是吴佳奇的煮烤官,很多在东京老牌餐饮店,这三年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虽然,日本政府给过补贴,也推出过刺激餐饮消费的政策,但入店就餐的食客骤然减少,是肉眼可见的。三年间,很多店家为了度过难关,不得不开展外卖业务或裁减员工。

关关难过关关过。虽然目前煮烤官的经营情况,并未达到吴佳奇的预期,但面对已经到来的2023年,他希望可以一步一步好起来。目前推出了消费10000日元赠送3280日元的活动,吴佳奇对煮烤官的味道还是有信心的,希望用优惠的活动,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人。天道酬勤,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