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日本各地“中国春节祭”:老侨“坚挺”,新侨“崛起”
时间:1674486000000
作者:司平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对海外华人更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在日华人的春节庆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023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走访了日本各地春节庆典活动现场,并对“名古屋春节祭”主办方团队进行了专访。

在本报记者的观察中,老一代华侨的春节活动注重“看”,新一代华侨的春节活动注重“吃”;老侨面向历史,新侨面向未来,两种文化传统争奇斗艳,相互补充。在日本的华人,无论您爱哪种,一定都能过一个好年。


老侨“春节祭”:展现厚重中国底蕴

说到日本每年的春节庆典,首先少不了横滨、神户和长崎3大城市的中华街。这3大港口城市是日本明治时代“开国”的重要地标,直到今天,仍可以从城市的建筑样式和文化习俗中体察到浓厚的异国情调。

横滨中华街的春节庆典始于1986年,今年的会期为1月22日到2月5日。神户中华街的春节庆典始于1987年,今年的会期是1月22日和1月27日到29日。长崎新地中华街的春节庆典始于1994年,今年的会期和横滨相同,也是1月22日到2月5日。

这些中华街的春节庆典,反映了从百年前直至改革开放后一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移居日本的老华侨的文化趣味。声势浩大、仪式感强,是其最大特色。老侨们发起的春节庆典注重“庆”,其中的不少节目都已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文化旅游招牌。

其中,神户作为著名历史漫画《三国志》作者横山光辉的故乡,其春节庆典以“中国历史人物cosplay大会”闻名。春节期间,神户的中华街上走的都是孔明、刘备和杨贵妃,场面十分有趣。

长崎春节庆典的最大看点是“长崎灯会”。每年春节,新地中华街和周边的凑公园、中央公园等都会挂上15000个中国红灯笼,年均客流量高达100万人次,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与东京相隔不远的横滨中华街作为许多日本人心中默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中华街,自然“一个也不能少”。横滨中华街在每个大年初一都会放爆竹,撒红包,敲锣打鼓,舞狮舞龙。之后的几天中,还有身着宫廷服饰的演员进行“祝舞游行”。到了元宵节,妈祖庙也会举行盛大的“灯笼祭”,当地居民手写新年愿望,将其挂上夜空。


新侨“春节祭”:着眼当下,面向未来

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老侨们的春节庆典在“吃”上有些薄弱。这些中华街汇集着当地赫赫有名的餐饮店,一到春节更是大排长龙,但口味却是面向日本人的“中华料理”,日本人喜欢,中国人吃了总觉得差点意思。

与此相对,近十几年来兴起的新侨春节庆典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从始于2007年的“名古屋春节祭”,到始于2017年的“大阪春节祭”,到2023年首届举办的“上野熊猫春节祭”,这些春节庆典的会期都不及老侨们的长,对文化舞台的“造势”也尚且略逊于老侨,但“话不多说直接开吃”的特点,同样让当地民众感到耳目一新,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例如,今年首届“上野熊猫春节祭”的主办方团队之一“四川节实行委员会”,就是近年日本“正宗中餐”大潮的领军者之一。此前,他们的美食活动“四川节”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等正宗川菜带入东京民众的视野;本次春节活动中,更是遴选出来自中国11个地区的50种菜品,希望东京的在日华人吃个痛快,让日本民众进一步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阪春节祭”注重春节的“国际化”。在那里,中国人自不必说,朝鲜族、越南和其他亚洲地区的朋友也有各自的舞台。大阪是一个活泼且秉持实用主义的城市。在“大阪春节祭”的主办方看来,应该以春节这一文化共识为媒介,让东亚大圈子抱得更紧,让合作的可能性变得更多样。


新侨首个春节庆典“名古屋春节祭”

主办方专访:接地气,也有理想

在本报记者看来,“名古屋春节祭”的本届活动委员长刘泽清与顾问唐启山二人,是“实干”和“情怀”的美妙结合。刘泽清是名古屋著名中华料理名店“刘家西安刀削面”的董事长。他虽是首次担任春节祭委员长,却是2007年首届“名古屋春节祭”的牵头人之一。他朴实地表示,自己只是个卖面的,当初做这个活动更多是想摆一个露天面摊;是在唐启山和中国驻名古屋总领馆的助推下,才在首届就办成了一个极为成功,后在日本乃至全球侨界都享有盛誉的综合活动。

唐启山补充道,他曾是2005年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外联负责人和翻译,也有策展的经验,当时觉得“既然要搞,就搞成一个明确的文化活动,有吃有看有宣传。各方一拍即合,不过首届“名古屋春节祭”募集到的资金较少,“600万日元就给办下来了”。当时基本没有来自日本企业的投资,他们都表示理解,毕竟第一次,很多日本团体还要观望一下。但第二届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募集到的资金翻了一倍以上,尤其是日资多了起来。

刘泽清表示,名古屋春节祭之所以从第二届开始肉眼可见地大火,一是首届气氛好,获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二是有总领馆“背书”,在日本的政商界显得很有分量。“想跟中国人搞好关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说。

在二人看来,名古屋春节祭的成功经验,对中日两国皆有巨大意义。其一,它宣传了中国文化。刘泽清表示,现场全是正宗中国菜,日本人要吃的就是这个味,“有一年卖了章鱼小丸子,结果日本人也不买”。其二,它促进了在日华侨华人的团结。如今,活动主办方已发展成为超过40家侨团的团体,许多侨领和商界龙头都是通过共同举办活动认识了彼此。活动也提供了一个让华侨华人相互结识,联络感情的平台。其三,它提升了华侨华人在日本社会的地位。中国政府“敲章认证”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日本政界人士前来,在这个过程中,主办方也与之构筑了熟稔的关系,这无疑让华侨华人在重大事务上更有话语权。

其四,它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日本的节庆活动(“祭”)多在气候温暖的时节,夏季尤甚,相反冬天没有什么大型活动,显得有些寂寥。17年中,名古屋春节祭作为整个日本中部地区最大的庙会之一,不仅受到当地人欢迎,也融入了当地人的血脉,“每年1月,名古屋的民众就习惯性地汇聚在了这里”。

其五,它还促进了名古屋市的国际化。2005爱知世博会后,当地政府也急需一些品牌打响名古屋的国际形象,因而春节祭从首届开始就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登载在名古屋市的官方网站上。此外,名古屋春节祭还启发了菲律宾等众多其他国家的在日外国人团体,在当地积极举办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活动。

二人表示,如今中日两国往来还多有不便,待到疫情真正平息之时,计划与中国各城市展开合作,在将来开办以各城市的不同特色为主题的深度春节庆典。如果说此前的春节庆典是让整个中国“被看见”,那么之后就可以再往前迈一步,把一个更深入、更多面的中国介绍给世界。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