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乐琴·南风——〈宇津保物语〉中的古琴”东京大学公演圆满举行
时间:1741600008835

3月9日,东京大学伊藤国际学术研究中心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琴公演——《吟乐琴·南风:〈宇津保物语〉中的古琴》。此次活动由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主办,日本古琴振兴协会协办,吸引了来自日本、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琴人和学者。活动分为学术研讨会和古琴演出两部分,旨在通过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展现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东亚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吟乐琴·南风——〈宇津保物语〉中的古琴”共演现场。2025年3月9日摄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自1400多年前传入日本以来,一直深受贵族、文人喜爱。也在日本的古籍中留下了记载。其中平安时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宇津保物语》中就讲述了关于古琴的故事,书中提及多把名琴,其中以“南风”最为著名。因此,活动的主题便以“南风”命名。

此次演出讲述了遣唐使清原俊阴的传奇经历。故事中,他在前往中国的途中遭遇暴风,被吹至波斯国,并在神仙的帮助下学会了高超的琴艺。回到日本后,他将琴艺教授给女儿,在妻子去世后,俊阴因悲痛过度而病倒。临终时,他将两把琴——“南风”和“波斯风”托付给女儿,并嘱咐她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弹奏,以改变命运。俊阴的女儿与太政大臣之子藤原兼雅生了一个儿子,后生变故,她只能在森林中,以一棵空心树为家,抚养儿子藤原仲忠,并将秘琴的技艺传授给他。后来,藤原兼雅与母子重逢,并将仲忠接回抚养,故事在琴声中画上句号。

“吟乐琴·南风——〈宇津保物语〉中的古琴”共演现场。2025年3月9日摄

本次演出创新性地将说书与古琴演奏相结合,由日本歌舞伎演员中村桥吾担任说书人。他通过音色与语调的变化,生动地呈现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带领观众深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起伏。

古琴演奏部分由日本古琴振兴协会的武井欲生、马来西亚不动学堂的黄德欣、中国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孙海滨,以及中国「南风」古琴的单立、逍遥指古琴工作室的刘勇刚、香港青年古琴演奏家邱爽等名家联袂呈现。武井欲生不仅亲自担任编剧、音乐与导演,全程亲力亲为,更将《广陵散》《神人畅》《碧涧流泉》等经典古琴曲,以及日本小曲《樱花》融入故事之中,并精选《风入松》《大胡笳》《柳青娘》《捣衣》等共26段古琴曲目,以丰富多变的音乐意境呈现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情感波动。琴声与故事情节交相辉映,将俊阴的漂泊、女儿的坚韧以及仲忠的成长娓娓道来,令观众沉浸其中

“吟乐琴·南风——〈宇津保物语〉中的古琴”共演现场。2025年3月9日摄

在演出前的研讨会上,来自东京大学、天理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围绕东亚的乐书、乐谱、物语发表研究报告,探讨了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此外,演出团队还特别考证了平安时代的服饰美学,参考了大量的小说、画卷等资料,力求在视觉上还原故事中的氛围。

“吟乐琴·南风——〈宇津保物语〉中的古琴”演出嘉宾们的合影

此次演出是继2025年2月1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首演(中文版)之后的日语版公演。在回忆马来西亚的演出时,武井欲生表示:“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拿着节目单要求签名合照。有位观众说,‘一把古琴一个说书就能做一个舞台,真的是太棒了。’他们的热情让我知道,我们的故事真的打动了他们。”

日本古琴振兴协会的武井欲生(左)与日本歌舞伎演员中村桥吾。2025年3月9日摄

日本古琴振兴协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广古琴文化,目前已培养百余名学员。近年来,随着中国古装剧在日本的流行,越来越多日本人对古琴产生兴趣。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音乐会,不仅为琴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成为促进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古琴演奏部分由日本古琴振兴协会的武井欲生、马来西亚不动学堂的黄德欣、中国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孙海滨,以及中国「南风」古琴的单立、逍遥指古琴工作室的刘勇刚、香港青年古琴演奏家邱爽等名家联袂呈现。武井欲生不仅亲自担任编剧、音乐与导演,全程亲力亲为,更将《广陵散》《神人畅》《碧涧流泉》等经典古琴曲,以及日本小曲《樱花》融入故事之中,并精选《风入松》《大胡笳》《柳青娘》《捣衣》等共26段古琴曲目,以丰富多变的音乐意境呈现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情感波动。琴声与故事情节交相辉映,将俊阴的漂泊、女儿的坚韧以及仲忠的成长娓娓道来,令观众沉浸其中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