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企业该向日本学什么?商务考察业者讲述中日企业家交流
时间:1533313441000 来源:东方新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日本学习到很多经济方面的经验,从资本、技术到管理经验,日本给予中国很多帮助。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并且不断拉开与日本的差距。在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吗?不断增加的访日商务考察团给出了答案,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学习,交流学习会让中日两国联系更加紧密。

 

 

7月的一天,本报记者在东京采访了维度智华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谢文博,当时他正带一个中国企业代表团在日本进行商务考察。谢文博的公司是最早从事日本深度商务考察的企业之一,尽管频繁到访日本,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这次,他经过一处建筑工地的时候,发现工地围挡的拐角处布置了一个小小的鲜花橱窗,原本让行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工地,夜晚在灯光的衬托下格外温馨。


谢文博说,类似这样的细节很多,日本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学习日本的重点在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这样的学习也正在朝着双向学习发展,相互交流切磋的意味越来越明显。


维度智华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谢文博


 

让中国企业家了解日本模式

 

2003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谢文博参加了日本企业富士施乐的一个访问学者项目,与几位中国学生一起到富士施乐日本总部从事技术研究。一年的学习结束后,谢文博觉得这个企业的环境不错,就申请正式入职,开始在富士施乐工作。


日本企业往往给人管理刻板、加班多、效率低的印象,但是谢文博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当时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经常加班,公司内部各种制度很完善,大家按部就班地工作,就能做出成绩,“我觉得日本企业的管理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但那个时候中国人对于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解很少,甚至知道稻盛和夫这样著名的企业家的人也很少。于是谢文博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应该让中国企业家知道,除了欧美企业的模式以外,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套办法,能够把企业做好。工作3年后,谢文博离开了富士施乐,2007年与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现在的公司。


“我们做的其实是游学和培训”,谢文博说,他所从事的是深度商务考察,与一般大家所说的商务考察不同。一般的商务考察主要考察具体业务,比如看看日本企业有什么样的产品、技术、寻找合作机会等等,谢文博从事的商务考察更注重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参加学习的企业人员层级更高,很多都是企业创始人和高管。


谢文博说,中国企业家到日本考察很久以前就有了,早期更多的是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的,民间组织的商业性质的、以学习为目的的考察并不多,谢文博是最早开展这一业务的一批人之一。“2008年我们筹划的第一个企业家访日团到日本访问京瓷公司,我问车上40多位中国企业家谁听说过稻盛和夫(京瓷创始人),竟然没有人举手”,谢文博说,那时候中国企业家对日本企业知之甚少。提到去日本企业学习,很多中国企业家都表示不知道要去学什么,很多人认为,“要去日本企业参观,找旅行社组织旅游团买机票订酒店就行了”。谢文博的考察团不仅仅是参观,主要是策划学习主题,邀请日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享。

 

风口过后的中国企业家需要经营哲学

 

中国经济今非昔比,在互联网等行业,中国企业发展不比日本差,中国企业到底要学习日本哪些方面?

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起来了,发展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谢文博说,“以前中国经济每年两位数增长,那时候中国企业家不用怎么学习就能赚到钱,而且能赚很多钱,大家都在找风口,确实是‘只要有风猪都能飞起来’,现在风口过去了,猪要是想飞就得给自己装上翅膀”。谢文博所说的“装上翅膀”,就是学习新的管理方式。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很多企业也面临转型压力,对于企业家来说,只是“敢干”挣不到钱,还要“会干”。


谢文博说,日本企业同样经历了高速增长和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低速增长,虽然日本整体经济发展慢,但是仍然有很多日本企业发展地很好。在经济增速放缓之后,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如何制定战略,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是没有经验的,因为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经验。


中国企业的历史还比较短,企业的存续和传承对于创业者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课题,而日本有很多百年企业,已经传承了几代人。谢文博说,在经历过风口之后,中国创业者们开始迷茫——现在钱不好赚,到底为什么还要做企业?如果是为了钱,创业者们早就可以卖掉企业安度余生了。这时候,中国企业家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的技巧了,而是需要经营哲学。在日本,类似稻盛和夫这样的传奇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经营哲学,对于中国创业者们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其实,即便中国企业发展很快,但是在一些行业,日本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技术和经验,可供中国企业参考。谢文博说,到日本学习的中国企业在各个时期会有不同,这种变化基本上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步。


2008年前后,谢文博接待的基本上是制造业相关的企业,企业家们到日本学习精益管理、生产管理。后来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很多房地产企业到日本学习如何做商业综合体、养老地产。再后来,电商的快速发展将很多实体店挤出市场,于是餐饮业接下了这些门店,很多餐饮企业到日本学习连锁经营方式。然后,互联网企业也到日本学习。大家都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比日本快,但是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日本比中国做得好。现在,中国国内零售行业正在进行整编,互联网企业正倡导新零售,囊括线上线下,所以零售业企业开始到日本学习线下零售的管理。

 

企业家交流是高质量的民间交流

 

这样的学习,为中日两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也促进了两国经济的交流。


谢文博说,有不少企业通过赴日学习考察,展开了与日本企业的合作。比如国内一家大型地产商,以往以做住宅为主,不熟悉商业地产,到日本学习之后,很快就和日本设计公司签订了设计合作协议。也有国内的知名餐饮企业,在参观了日本餐厅的中央厨房之后,被其高效率所震惊,回国之后就开始着手精益化生产改造。


谢文博说,对于中国企业,通过学习确实能够掌握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新的观点能够帮助他们把企业做得更好,与此同时也能在日本找到一些商机。那么,日本企业向中国企业传授经验是砸自己饭碗吗?对此,谢文博说,一方面这样的学习并不涉及核心业务和技术,主要学习的是经营管理,管理本身不是机密。另一方面,日本企业比较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愿意开展交流合作,分享自身经验。此外,很多日本大型企业与中国有紧密的业务往来,他们也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家的交流来了解中国市场,拓展在中国市场的人脉。“中国企业到日本学习,其实是一个双向化的学习,中国企业了解日本企业同时,日本企业也在重新认识中国企业”,谢文博这样说道。


中日企业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企业高层面对面的交流,与一般的民间交流相比,有着更大的影响。谢文博说,作为企业家他们至少影响自己企业内部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一些知名企业家本身就是公众人物,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对于对方企业、对方国家的看法,也会影响其他很多人。他说,“我父母也跟团到日本旅游过,这也算是一种交流,但他们对日本的看法无外乎街道很干净、食物很好吃、人很礼貌,都是比较浅层次的理解,而企业家的交流是中日交流的一部分,但是质量比较高的交流”。


每带一批团员访日,谢文博都会对团员说,不管大家以前对日本的印象如何,到日本学习时先放下对日本的固有印象,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看去听,重新认识日本。他说,通过访日学习考察,几乎团员都对日本有了正面印象,这样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采访的最后,谢文博说,相互不了解会带来更多的偏见,中日关系的波动中,误会的成分更多。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对地区乃至世界影响都很大,两国关系越来越好,往来越来越紧密,对中日两国和世界都是好事。虽然赴日商务考察的人数没有旅游观光的那么多,但是对促进两国交流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中日交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谢文博(左)带领交大全球CEO参访京都百年企业小丸屋,与第10代社长住井启子(右)交流

 

 


日本商务考察参与者感想

 

 

■ 黑龙江比优特商业集团董事长 孟繁中

 

我们集团的愿景是要做“百年老店”,我们了解到百年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就是日本,有10万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第一次去日本学习考察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日本打造“百年老店”背后的精神和做法。第二次去日本考察的主题是“极致之旅”,日本是服务最专业的国家,而我们做零售行业,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和卫生环境是我们企业的重要工作。因此第二次去日本学习,我安排集团全体400多名管理干部和员工到日本考察学习,初衷就是在感受日本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去重点学习日本在卫生和服务方面的精髓。


日本给我最深的印象,除了卫生和服务做得好之外,企业非常踏实、专注、不贪大、不浮躁。


以前知道日本百年老店很多,所以就会认为日本是一个比较守旧和保守的国家。但去日本学习之后,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日本是一个创新力非常强的国家,虽然日本很多企业有着超百年的历史,但他们绝不守旧,是始终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是在引领行业发展,日本的企业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比如我去过的日本欧姆龙公司,他们的创新工作就做得非常好,这也是推欧姆龙不断变革的重要法宝。因此回来后我们也将创新作为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一,并专门设立了创新基金,将全员创新作为重要的工作去开展。


通过多次去日本学习,我认为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们要调整好做企业的心态,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基本功,做每一项工作都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而且在此基础上要做好“创新”工作,因为持续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另外还有一方面最值得学习的是,此前我们认为日本人的国民素质非常高,是因为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就非常好,因此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自然而然就做得非常好,这是我们不具备的,也无法效仿和改变的。但通过今年(2018年)我们再一次走进日本后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此前想象的。当一个日本青年步入社会,或者是进入一个企业的时候,也都带着叛逆,随性……,日本的企业非常重视培训工作,会不惜付出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去大力度的对员工进行培训,甚至从最基础的着装、讲话、礼仪、业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导和培养,通过大力度的培训使众多各不相同,或者是素质参差不齐的人转化为一个企业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从业者。正是有着这样大力度的培训和付出,才有了日本人工作中的专业、敬业、高素质和好的结果。


在培训这一点上,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做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向日本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不要将员工做不好归罪于员工素质问题,要反观我们企业管理的不足,我们必须要不急不躁,踏踏实实的“加强培训”,增加培训时间,增强培训力度,丰富培训课程,用培训的力量改变员工,用培训的力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虽然培训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但这需要我们的坚持和积累。我想,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我们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有朝一日也会像日本员工一样出色。


我们是做零售行业的,商品是我们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亚国家,在对于商品的需求方面非常的相似,而日本商品做得非常专业,非常先进,也非常适合我们中国人。因此,今后我们要通过更多的考察和洽谈,多建立与日本厂商的合作,引进更多适合国人的好商品,提升我们在商品方面的竞争力。



比优特集团参访日本物流公司HMK



正和岛副总裁、悦聚科技CEO 王昆鹏

 

我参加日本商务考察学习团的初衷是学习日本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日本企业在当今全球经济活动中依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精益管理、极致产品、服务体验以及企业传承方面,都具有非常独特领先的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学习。


在日本学习期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日本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自然生态绿色环保,企业经营精益化,服务体验好。通过学习,对日本经济的看法有了一些转变——日本的整个经济环境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大企业都在技术和未来发展方面有很大投入,小企业也有自己匠心独到之处,不急不躁,持久经营。这与外界对日本经济下滑、大企业没落的舆论很不同。


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不断走上国际舞台的当下,日本企业的专注专一、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管理文化和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也值得学习。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今后希望能够与更多日本优秀企业交流经验,将日本优质产品服务和中国市场嫁接起来。



正和岛商学院第10期日本游学团参访NITORI总部



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全球CEO研训中心 孙老师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所有的行业产品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只是说换了一个角度,变了一种方式,匠以载道,相融共生。


通过对日本企业的考察学习,对于日本的看法与其说有了改变,不如说是加深了认知。在我看来,日本企业拒绝逆来顺受、得过且过、60分万岁的“佛系”态度,有立场有原则有底线,不错过不认输不妥协,尊重传统,同时也拥抱创新和变化,将自己的兴趣、热情、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在一件事情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有更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去邻居家学习,这都是给正在崛起的中国的难得镜鉴,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交大全球CEO参访松下电器电饭煲工厂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