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在日本谈匠人:日本匠人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值得借鉴
时间:1539968571000 来源:东方新报

2015年年初,中国游客日本爆买话题正盛的时候,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直戳“中国制造”的痛点,引发中国舆论广泛讨论,进而把目光聚集到了匠人身上。

这三年来,匠人和匠人精神在中国成了热门话题。当大多数人还在谈论“中国何时能制造出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时,有一群人已经开始致力于培育中国匠人,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

正在实施“新匠人加速计划”的吴晓波,便是这群人中的一位。日前,吴晓波带领中国15个匠人品牌访问日本,与日本匠人交流,并在展示中国匠人的产品。本次主题为“让日本看到中国匠”的系列交流活动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吴晓波频道主办,交流活动包括中国匠人产品展览会、中日匠人交流会以及中国匠人参访日本企业等环节。吴晓波说,此行的目的既是向日本匠人致敬、学习,也是向日本展示今天的“中国制造”。

“中日新匠人交流展”开幕式现场。

10月11日在东京代官山茑屋书店举办的“中日新匠人交流展”上,15个新匠人品牌的产品集体亮相。除吴晓波以外,制作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的《新周刊》创始人孙冕、创立“饭爷”辣酱的艺人林依轮等也为中国新匠人们站台。

本次展示的新匠人品牌的产品涵盖衣、食、住、行、玩等多个领域。既有结合手工技艺和技术创新的猫王收音机,也有将有最前沿的高新科技材料石墨烯应用于纺织的“爱家科技”,还有主打传统文化和健康饮食的“于小菓”中式点心……精致实用的产品引起了日本民众的浓厚兴趣。

在13日的“中日新匠人交流会”上,吴晓波和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伊东丰雄作了基调演讲,前日本驻中国大使阿南惟茂为开幕式致辞。交流会上,访日中国匠人们与“熊本熊”制作人小山薰堂、优衣库LOGO设计师佐藤可士和、佳能设计师清水久和等日本“大咖”围绕传统工艺的未来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新匠人将促进中国产品更新迭代

吴晓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时候介绍了其关注匠人的契机。

吴晓波说,2015年那场关于“马桶盖”的讨论,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中国出现了一批愿意为好产品买单的消费者,“新中产阶层”的概念也在那个时候被提了出来。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是谁在决定谁呢?其实是需求决定了供给。他说,以前大家从需求端考虑的多一些,现在大家开始关注中国的供给端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变化。

这一背景下,吴晓波开始发掘中国的匠人,并尝试为中国的匠人提供帮助。2016年,吴晓波策划了一个名为“奇葩匠人”的匠人选拔活动,短短一周内有1200多个人报名。这让吴晓波看到,在中国的创业大潮中,除了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之外,也有很多人愿意从事制造业,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磨产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很多创新,而且他们中间很多都是年轻人。

吴晓波把这些中国匠人称为“新匠人”,并进行了精准的定义——他们是拥有“新审美”“新技艺”“新连接”的匠人。所谓“新审美”,就是产品要满足今年中国的2.5亿新中产阶层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所谓“新技艺”,就是要用新的工艺、新的工具,让产品更加实用,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所谓“新连接”,就是要让产品体现匠人的个人风格,匠人需用自己的信用和人格来保证产品的品质,从而构建用户对产品的信赖关系。

2018年4月,吴晓波推出了旨在发掘和扶持“新匠人”的“新匠人加速计划”。计划拟建设一个千人级的“新匠人”社群,从互联网传播、新品牌打造、渠道连接、新营销工具、企业家培训和风险投资对接等六大方向为中国的“新匠人”提供支持。

吴晓波说,“过去‘中国制造’给人品质不佳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在核心技术和品牌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很弱,所以只能依靠成本优势,但是今天‘新匠人’群体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他说,“新匠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发展势头很猛,因为需求很大,很多人愿意为这些美感和品质兼备的产品买单,“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中国商品会有一个大的迭代”。

吴晓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日本带给中国新匠人启发

吴晓波说,匠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7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政策,匠籍制度使中国的社会职能分工比欧洲早了至少一千年。但是近100多年来剧烈的社会变革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匠人或者工匠型的企业,在中国社会处于被轻视的状态。

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9千美金,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甚至超过了2万美金,中国的中产消费群体已经崛起。吴晓波认为,中产阶层崛起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人们会更加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方面,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在日本,匠人受到尊重,而匠人精神也被人们广泛推崇。

吴晓波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出现了几次“日本热潮”。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家电等产品的追捧,90年代一批日本影视剧在中国火了,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日本影视文化热潮。如今出现的日本旅游热和“爆买”热潮,应该算是对日本生活方式的追捧,包括生活品质、文明礼仪、社区建设、对空间的理解等各个方面。

采访中,吴晓波特别提到他所敬佩的日本思想家、艺术家柳宗悦和柳宗理父子,他们在日本高速发展时期提出保护和传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倡议,为今天日本独特的文化和美学风格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与日本相比,中国在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意识弱很多。中国开始重视本土文化其实是从最近10年才开始的,而本土文化真正开始商业化,不过是最近2、3年的事情。

吴晓波说,中国人对于日本的生活方式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应该是源于上千年的交流所形成的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日本中产阶级崛起比中国早,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商品的理解、甚至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都可以给中国的“新匠人”带来很多启发。希望通过本次访日,与日本匠人交流切磋,从而帮助中国“新匠人”更好地成长。


“哲品”器具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