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尼雅万高铁试验段测试运行取得圆满成功,预计将在明年2023年6月正式运行。雅万高铁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它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约142km,最高设计时速为350km。据悉,该项目将两地交通时间从3至5小时以上缩短为40至50分钟。
雅万高铁不仅是中国高铁的海外“第一单”,更因在项目招标中打败日本引发全球媒体关注。日本不仅是世界公认的“铁道大国”,也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将优越的铁道技术带去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其中之一。当时,日本对印尼高铁项目志在必得,不想被中国拿下,很难不感到五味杂陈。面对雅万高铁的成功试运营,日本国内的态度也出现了温差。
《朝日新闻》关注铁路建设状况,并在G20峰会期间推出系列报道。报道指出,雅万高铁当初预估的建设费为55亿美元,但因为当地土地政策、新冠疫情以及今年的全球通胀,截止至今年9月,预算已增长至72亿美元。“路透社”日本站认为,根据雅加达等地的城市规划,2024年起,这条线路的客流量可能仅有预期时的一半。加上此前提及的建设运算超支问题,线路“40年后才能回本”。
此外,也有媒体发表了更加缺乏根据的推断,如“中国高铁很危险”,“试运营采取录播而非直播是作秀”等。这些言论在日本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但很快遭到来自多方反驳。
日本汽车公交媒体“Merkmal”11月27日发表长评论回应,有交通就有事故,在公交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永远是从事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教训,并运用到之后的建设中。以10年前的一次事故质疑当下的技术水平,是缺乏常识。此外,雅万高铁试运营时没有封锁沿线区域,Youtube等平台皆可看到大量当地居民和自媒体现场录制的视频,这些视频甚至比中国的官方录播获得了更高的点击率。
该评论辛辣地指出,一味鼓吹“安心、安全、高品质”的部分日本媒体和网民“犹如坏掉的录音机”。日本技术固然强,在今天也是如此,但在这个案例中,中方提议B2B合资,同时提供全套技术转让,这两个条件都是当时的日本没有、可能也无法给出的,这是日本出局的原因。日本应看到自身在本次竞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注意到全球发展趋势,而不是只“在推销失败后,气急败坏地怪顾客瞎了眼”。
《东洋经济》稍早的一篇报道介绍,雅万高铁列车依托中国高铁目前最新型的“复兴号”技术,对两国是双赢决策。对中方而言,已有车型降低了研发成本,且可以在国内反复试运营,以最大限度减少初期故障。对印尼而言,这意味着车辆进口后测试期缩短,能够迅速投入运营。
该评论认为,印尼当初选择用中国的高铁线是“理性的决策”,因为广域铁路网需要统一规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路线的优势。2021年年底开通的“中老铁路”货运成绩单亮眼,中国此后很有可能将铁路网络扩展到老挝和新马泰,并进一步南下跨马六甲海峡,延伸到印尼的苏门答腊和爪哇两岛。如果此后,东南亚各国的输送系统以直通中国为大前提,那么日本恐怕很难仅凭高制造水平在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