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短命”写真美少女,出了什么问题
时间:1686668400000
作者:司平

6月9日,日本政府知识财产战略本部发表计划,将正式着手对AI生成相关法律的整备。根据政府消息,文化厅在6月19日下午召开“AI与版权”专门讨论会,会议将通过网络转播。

立法讨论背后,是日本AICG产业的第一次严重“翻车”。6月7日,老牌出版社“集英社”下架了旗下《周刊花花公子》编辑部的AI美少女写真集《新生。》和所有相关产品,距离该书的出版发售,仅有短短10天。

此前几个月中,“数字人”一直是日本社会的热议话题。AI制作的“日本美女政治家”在欧美社交平台得到疯转;TikTok上,获得超200万点击量的港区女子“神宫寺蓝”其实也是个假人。在本轮AI的技术狂欢中,许多人注意到了事件的另一面。而本次“集英社”出版物下架,则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一技术商业化后更复杂的问题。

“集英社”下架的写真集《新生。》售价499日元(约合人民币25元),模特是一名由AI生成的美少女。根据当时出版社公开的资料,这个女孩200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身高157cm,喜欢打游戏,还开设了自己的推特账号接受广告代理。然而写真集发售后,许多日本网友指出,这名虚拟少女的设定与日本艺人椛岛光过于相似,其在写真集中的性感形象也尤为让人不舒服。

这种情况并未个案。网刊“ITmedia”称,如今有大批由AI生成、与日本女星“长相高度相似”的泳装或兔女郎装扮照片,在一些合法性可疑的网站上售卖。日本律师指出,现阶段,由AI生成的明星图片如果投入商用,很可能违反广告法。如果更进一步,与色情内容对接,则可能涉及违反人格权(知名权),或损害名誉权等。

面对质疑和声讨的声浪,《周刊花花公子》负责人公开致歉,表示编辑部经过讨论,决定“参考这些意见,在今后更谨慎地处理AI内容产品的商业化问题”。

很容易发现,由于日本对AI版权相关问题的立法才刚刚起步,如需予以追责,还不能从AI生成问题下手,而只能通过肖像权等更为传统的路径。但这显然已经无法解决生成AI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所有此前不言自明的私有物,如今都在变得公共化。在明星或公众人物那里或许是”脸“,在大批内容生产者那里,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5月,“日本艺能从事者协会”面向国内的图像、文字等内容生产者发布了一份问卷调查,并于6月8日公布了结果。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近3万名日本文艺工作者中,58.8%“担心AI将减少自身工作机会”;93.8%称“担心被AI侵权”。对于“发现被AI侵权后会去哪里投诉”的问题,45.9%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该协会代表理事森崎惠称,生成AI侵权问题已给创作者的工作带去很多阻碍,给其精神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根据《朝日新闻》,在受访者自由记述栏中,有创作者反映他们的插画作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人工智能用作学习材料,有创作者愤慨于自己的作品被AI篡改为色情内容并予以销售。这些受访者要求日本政府尽快设立联络窗口,处理AI侵权案件,同时加快法律整备,防止其著作权受到侵害。

“哆啦A梦”系列最新电影《大雄与天空的理想乡》海报设计者“よー清水”在采访中表示,尽管现阶段的AI绘画没有太多创造性,但在速度和产量等产能方面早已和人类不是一个量级。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如在3D游戏等需要大量华丽画面数据的领域,AI生成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为消费者带去良好的体验。

然而另一方面,在这名画师看来,人的劳动始终应该在法律、舆论和商业收益的层面得到更公正的评价。篠房六郎等漫画家也指出:如果我们的社会形成了一种风潮,不仅无视AI对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使用,甚至倾向于给AI一键生成的内容更多奖励,就将极不利于创作者打磨个性、维持原创动力。久而久之,将带来整个行业的后退。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