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日本动漫产业的税收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时间:1689606000000
作者:司平

自日本政府敲定10月起实施针对非纳税业主的增税制度INVOICE以来,议论持续发酵。6月底,这一消息以#日本将强制公布艺人真实身份#标签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引发关注日本亚文化的中国网友的热烈讨论。

在日本的网络社交平台上,INVOICE则每每作为“毁掉日本最强软实力”的罪魁祸首遭到批判。7月16日,上海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也被日本网友拿来作文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在大力扶持动漫产业,而日本政府却在亲手摧毁自国的这块“金字招牌”。

这是怎么回事?事实上,INVOICE并非动漫爱好者的内部话题。综合各方媒体观点,这一制度或将对日本业态多样性构成一定威胁,因而“需要政府谨慎讨论,并进一步寻求纳税人的理解”。

INVOICE制度的对象人群,是所有年营业额1000万日元以下的法人和个人经营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口中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可能是大街小巷的优步车司机,动画制作人、文字工作者、设计师等创意人,或近几年随疫情影响和IT发展兴起的“数字游民”。在日本,他们还可能是正规的巴士或出租车司机,脱离农协的独立农户,或各式各样的日结工作者。根据日本国税厅,这一人群在日本约有424万。

INVOICE制度十分复杂,简言之,它为此前免税的小额独立经营者增加了10%的消费税,无论这个税款是由独立经营者本人承担,还是与这一经营者进行交易的企业承担。以自由职业者为例,此前,一名自由职业者以10万日元将自己“卖”给企业时,不用额外缴纳消费税。而此后,这名自由职业者或雇佣他的企业将有一方需要上缴1万日元的消费税。当然,自由职业者为了能够顺利被雇佣,最后大多会选择自己缴纳。

这个看似面向“小众人群”的增税制度之所以引发广泛争议,首先在于它涉及向低收入人群征税。这一制度的对象是年营业额1000万日元“以下”的群体,自然也包括了更低收入的群体。日本“自由职业协会”2023版白皮书问卷调查显示,日本自由职业者有19.5%年收甚至不足200万日元,另有27.9%年收在200万至400万日元之间,这两大人群占到总自由职业从业人口的近一半。对这一人群来说,多缴10%税额,确实构成了负担。

在这个意义上,INVOICE制度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让人们再次发现,这一群体的收入似乎太低了。尤其在日本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动漫产业领域,从业者创造的价值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6月底,《咒术回战》作画总监督西位辉实等一众动画业界“大佬”召开线下会议,为年轻动画从业者发声。他们表示,这些年轻人原本就只拿着无法与办公室白领相提并论的微薄收入,全靠一腔热情才留在业界,如果还要对他们收税,不仅太不公平,还会使日本动画业界失去更多人才。

会上,《高达》系列角色声优冈本麻弥也透露,“绝大多数日本声优年收入不足300万日元”,其中还有一半用于上声音培训班等工作所需的充电学习。

此前,日本知名记者池上彰在朝日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称,如今中国动画师月薪相当于52万日元,而日本动画师月薪只有19万日元,一时在日本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虽然事后多方纠正指出:52万日元只是中国第一梯队动画师的收入情况,不代表所有从业者;但日本动画师普遍月收入只有19万日元的现实,还是给两国动漫爱好者带去强烈的冲击。毕竟这一折合成人民币不到1万元的月收入,不仅远远低于日本工作人口的平均收入,放在中国,也不是多拿得上台面的工资。

几天前的推送中,本报介绍了日本巴士业界因司机收入过低陷入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一人群中的部分也属于INVOICE制度的对象。雅虎平台中,有一条高赞评论指出:这些独立经营者大多属于技术岗位,说白了,就是日本对技术劳动的估值太低。

日本是否对技术劳动的估值太低,这很难判断。毕竟今春以来,日本大企业包括技术岗位的涨薪热潮令人欢欣鼓舞,而根据《日本经济新闻》,今年上市企业的夏季奖金,还以89.4万日元的平均值创下有统计以来新高。这样看来,企业中打工人的日子更好过了。不过与此相对,不受制于固定雇佣关系的自由职业者的生存空间却更小了。

“辩护士.com”7月16日发表在雅虎新闻平台的意见指出,INVOICE制度不仅给创作者带来实际的税收负担,计算方式也非常复杂,许多个人经营者都要花时间学习。记者河嶌太郎称,日本政府既然将动漫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就更不该设计出与此背道而驰的制度。而《东京新闻》15日评论指出,这一制度无疑将淘汰更多小型个人业主,此后,日本的产业资本可能会越来越集中化。

INVOICE制度的实施,预计将给日本国家带来每年2480亿日元的巨额税收。然而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需要考虑,如今日本最需要的,是否真的只是税收。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