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企业男性育儿假首次义务公开:数量上去了,质量如何?
时间:1691074800000
作者:司平/实习记者闫雨辰

8月4日,“婴儿物价指数”词条冲上日本互联网热搜。浜银综合研究所统计显示,今年6月,日本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3.2%;但奶粉、尿布等母婴相关用品的通胀率达到6.9%。

7月底,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几则企业男性员工育儿假实施情况统计。统计显示,对男性育儿假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日本政府的目标相去甚远。其中,如何保障男性的休假将给女方带来真正的帮助,以及男性育儿假是否会造成收入降低的问题,仍旧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促进男员工育儿假,有何成果

7月3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今年6月,员工规模超千人的企业中,男员工育儿假的实施水平。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中,男性育儿假落实率为46.2%,平均时长为46.5日。

调查总结了企业实施男员工育儿假的积极成果。其中,56.0%企业认为职场环境得到了改善,45.9%企业认为员工满意度提升,22.6%企业认为促进了公司内部交流。这些公司还指出,公开男性育儿假落实率不仅能鼓励员工休假,还能更好地吸引新员工。

不过,这份调查仅仅显示了相关政策出台后,大企业的执行能力。4月,日本政府对男性育儿假的实施情况表示了高度关注,并要求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公开男性育儿假比例,本次调查就是对这一政策的反馈。

然而,放在日本全国范围的所有企业中,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同样根据7月31日厚生劳动省发布的调查:2022年度,日本企业整体的男员工育儿假落实率仅为17.13%。尽管在10年中一直保持缓慢增长,显然,离日本政府规划的“2025年达到50%,2030年达到85%”还有很长的距离。

“work·life balance”社长小室淑惠对《朝日新闻》高度评价了大企业在实施男员工育儿假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这将对日本的中小企业起到“表率作用”。不过,问题仍在于,如何改善中小企业中“缺了谁就无法运转”的经营模式;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育儿假质量,避免“无效育儿假”。


■宁可丈夫不在家——“无效育儿假”为何出现

7月底,广岛县尾道市政府分发给准妈妈们的一份“问题传单”引发批判狂潮,当地政府不得不立即停止分发,并公开道歉。

这份传单详细罗列了日本丈夫对妻子生产后的要求与建议。传单显示,丈夫最喜欢妻子做的事是“干家务”“带孩子”和“给我按摩”;最讨厌妻子做的事是“无缘无故发脾气”和“因为带孩子太忙,就不干家务了”。

根据TBS电视台节目,当天下午,尾道市政府就收到166通针对传单的投诉电话。在各大媒体的街头采访中,日本民众表示“这传单简直在开玩笑”“收到后立刻扔了”。此后,事件还作为负面新闻,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

也因为此事,“无效育儿假”等词语再度进入人们视野。这个词指的是丈夫在休假后,不仅没有帮助妻子分担家务,反而因为赖在家里,成为了额外的负担。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一项调查显示:休育儿假的父亲中,有32.3%人群每天的育儿和家务时间的总和还不到2小时。

此外,“强制育儿假”等词语也运应而生。根据《时事新闻》,部分企业为提高男性育儿假落实比率,实行强制性休假,反而影响员工的正常工作安排。对此,日本某知名育儿软件开发公司的高桥社长表示:休假或是不休假,两者都是员工的权利。企业不应该一味遵守规则,而是应该尊重员工的想法。

小室淑惠社长从现实角度出发,向朝日电视台解释了推动男性育儿假的必要性。她指出,女性产后因激素水平问题极容易陷入抑郁状态,缓解这一状态的前提是保证充分睡眠。男性在此时担起育儿责任或至少“搭把手”,可以很好地缓解女方的精神压力。其次,有充分的数据显示,男性从事育儿·家务时间越长的家庭,越有可能生二胎。要从根本上解决少子化问题,还是少不了男性的帮助。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