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诺贝尔颁奖季中,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学者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意外被推上日本舆论场的最中心。
戈尔丁致力于用数据揭示全球男女收入差距现状,研究为何即使在发达国家,这一差距仍旧无法消除。自获奖起,戈尔丁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日本劳动力市场,并直言“让日本女性走入职场并不能解决问题”。对此,有评论指出这是美国逻辑对东亚社会的冒犯,但更多声音仍旧期待这一“他山之石”能给日本企业带来启示。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戈尔丁在10月9日与媒体的接触中,首先肯定了日本女性就业率在过去10-15年中的大幅提升。如今全球25-54岁女性就业率,日本为83%,高于美国的78%,令她感到“吃惊”。不过她同时指出:日本女性仍被整个市场看作仅能从事短期和简单工作的劳动力;她们的工作形式多为兼职,工作内容多为客户服务。
《朝日新闻》记述称,戈尔丁称赞日本拥有“全球最宽容”的男性育儿假制度,在41个中高收入国家中位列第一。但她同时指出,由于雇员不希望育儿假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这一优厚假期的实际休假率仅有不到14%,在全球范围内又偏低。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生育率低下不仅是家庭内部的问题,也是职场环境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每日新闻》进一步透露,在戈尔丁看来,日本的少子化情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因为要让“生育惩罚”获得整个社会的理解,需要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的思想作出改变。她暗示:与一直处于激烈变化中的美国社会相比,日本社会很少经历结构性变化,也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事实上,戈尔丁对日本职业女性的观察并不新。日本社会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女性生存战争》中指出:劳动和雇佣是这个时代女性面临的最深刻问题。上野同样认为,日本女性在过去40年中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变了,也可以说没变”。
但戈尔丁的评论无疑戳中了日本当下的痛点,令政府和企业意识到一些此前未曾关注的盲区。如今,经合组织OECD的38个成员国中,男女员工的薪资差距平均为11.9%,日本差距为21.3%,在经合组织中位列倒数第4,在G7成员国中垫底。与此相对,日本终生无子的女性比例为27%,又为发达国家中最高。
日本新闻平台NewsPicks相关消息下,不少优秀的日本女性分享她们的从业和创业经历。AI技术公司CRAFT社长小岛舞子称,自己周围30-40岁管理岗位的已婚女性,与男方收入相同,但承担更多家务。在她们看来,日本男性的确应当建立一个基本意识,即育儿真的需要家庭内部成员耗费时间,试图将其外包给托儿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委员石塚由纪夫点评称,他通过戈尔丁的发言意识到一个奇怪的事实:日本女性就业率高于美国,但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女性就业率却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辻本浩子则表示,此前已有多份报告显示,日本女性就业率很高,但管理岗位比例很低。在他们看来,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对“优质女性”的普遍忽视甚至浪费。
应庆大学教授坂井丰贵对日本广播协会NHK点评:“日本企业仍遗留一种文化,认为员工只有长时间劳动,方能展现他们对公司的诚意。”戈尔丁的研究让他注意到,这种文化与雇佣的灵活性背道而驰,无意间加剧了男女员工的薪资差距。
上市企业CyberAgent执行董事石田裕子提醒,戈尔丁主张的灵活性并不仅指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应该包括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形态选择,扩大员工业务决策范围,打造拥有危机管理能力的职场环境等等。
近年来,日本政府的确在关注职场女性处境的方面进步良多,包括要求中大型企业公开男女员工薪资差距,延长男性育儿假等等。但如果企业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而是一味忙着应付政府下达的各项“男女平等”指标,那么这种进步和平等,一定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