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取经”网约车,日本是认真的
时间:1699585925360
作者:司平

11月6日,日本政府召开规制改革推进会议,使网约车(共享出行)成为大街小巷的热门话题。在日本私人客运运力严重不足的当口,网约车这一“人对人”“点对点”方案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在现实中,它的建立却遭遇着许多阻碍。


日本推广网约车为何难

日本将运力不足看作今明两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据厚生劳动省统计,2023年,日本的出租车司机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减少了2成以上,司机平均年龄高达58.3岁。在政府看来,这不仅影响了日本市民的一般出行,在入境游客流量基本恢复的当下,也可能降低赴日游客的体验。

然而,根据反对派的见解,日本建立网约车系统至少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整备。与大多国家和地区相同,日本的普通个人驾驶证无法用于提供有偿的运输服务,想开放网约车,首先要从行政开始。

其次是软硬件两方面的安全问题。个人对个人提供的运送服务,车辆检修如何得到保障,车内犯罪如何预防,出了问题谁负责,都需要建立一套高度的系统。这也是一般用户最能直观感受到,也最为关心的问题。

最后是以日本出租车协会联盟为代表的出租车业界的强烈反对。日本出租车龙头企业之一、日之丸交通负责人富田和孝向《东洋经济》表示:目前除了早晚高峰,日本出租车与乘客之间的供需基本平衡,不需要网约车插一脚。事实上,业界担忧网约车的开放会导致出租车司机进一步流失,降低整个业界的收入和服务质量。


这些问题,中国都能解决?

在日本媒体看来,网约车系统已在美国的部分州、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得到普及,这些经验能给日本提供借鉴。尤其是,已有10年左右网约车经验的中国,似乎已经经历过、并可以解决如今日本面临的所有担忧。

日本富士新闻网记者在北京机场体验了一把“滴滴”专车,给出了“安全、舒适、贴心”3个关键词。节目显示:这是一辆日产车,车内宽敞干净,赠送矿泉水,提供纸巾。下车时,司机会帮助开门,并提示带好随身物品。这名记者认为司机驾驶平稳,且由于路线联网,乘客一目了然,对不会说中文的外国人而言,比出租车更放心。

2016年6月21日,北京,一位行人从滴滴专车旁经过。/中新社

TBS电视台介绍称:安全性方面,中国的网约车系统中,如果驾驶偏离航线,或者出现不自然的长时间停靠,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法规方面,中国也为网约车设置了专用驾驶证。根据这档节目的街头采访,大多中国市民并不觉得网约车有特别的风险。

熟知当代中国的记者高口康太对集英社的周刊杂志介绍称,中国网约车的兴起,并没有让出租车司机丢掉饭碗。的确,网约车出现伊始,也遭到过出租车业界反对,但经过磨合,建立起了一套共享调度系统,如今两边基本相安无事。况且,网约车“倒逼”出租车提高服务质量,消费者也喜闻乐见。

在他看来,日本所担心的网约车问题统统不是问题。要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司机这个行业本身“没有未来”。根据如今中国和世界的潮流,驾驶被自动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不规范,更危险?

日本国会内,部分核心人士有力推网约车之意。

10月底以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应将网约车问题放上议程。岸田内阁内,数码大臣河野太郎是推动网约车的激进派。他指出,现行法律不应给日本市民的“出行自由”造成阻碍,暗示规章制度都可以修改。4日,河野还在兵库县体验了一把当地市民驾驶的私家车,并给出了高度评价。

此外,大阪府知识吉村洋文也表示,为迎接2025大阪世博会,提高赴日旅客出行体验,府内正在讨论于2024年年内建立网约车试点。

然而目前看来,日本民众对开放网约车似乎还心存疑虑。部分声音指出,政府若真想保障日本市民的“出行自由”,首先应该考虑下调出租车价格。在民众的观察中,网约车系统无论怎么看,都更像是为入境游消费准备的。

也有人注意到,日本政府突然开始力推网约车,与民间已经出现大量不合规的私人运送服务有关。10月,东京成田机场接到当地出租车司机大量举报,称机场附近“黑车”接机现象四处横行。11月6日,日本国土交通省与千叶县警联合发布通告,呼吁赴日旅客不要在机场使用有偿的私家车接送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对共享出行的需求已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其停留在非法层面,主动出手整备令其产业化,或许才是更上策。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