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京都清水寺发表了2023年年度汉字,“税”字从近15万选票中脱颖而出,以最高票当选。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在税金方面的政策十分活跃,相关话题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日本纳税人对社保等各领域的税率上调“不堪其扰”,不过他们真正担忧的,并不是交上去的税金,而是税金去了哪里。
过去的灵丹妙药,今天不灵了
年度汉字发表后,对首相岸田文雄的调侃性称呼“增税眼镜男”再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日本网友表示:此前对“增税眼镜男”未入围2023年流行语感到失落,但看到“税”字当选年度汉字,又觉得年末盘点“诚不我欺”。
岸田首相到底是何时起,因为什么背上了这一“骂名”?事实上,岸田暗示过的税率上调方案大多没有得到实施,尤其是民众最关注的消费税。日本社会抗拒税率上调,归根结底,在于不看好纳税所服务的愿景,尤其是当今政府心心念念的少子化预算和所谓的防卫预算。
无独有偶,昨天和今天,少子化和防卫预算两个问题,都以超乎寻常的关注度登上日本新闻热榜。一则消息显示:自明年春天起,日本政府将对国内的非纳税家庭提供每户10万日元的一次性补助,其中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每个子女再加5万日元。在日本,这原本不算什么特别的政策,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但本次却引发高度关注。消息下,海量的声音指出,自己作为普通“打工人”,已没有能力接济非纳税群体。况且,区区5万日元,似乎无助于改善日本的少子化现状。
另一则消息称:为扩充防卫预算,日本拟再次提高电子烟税率。过去,日本政府针对烟草类商品的增税,一直是所有增税名目中争议最少,最容易通过的。舆论大多认可烟草属于嗜好品,也多少觉得烟民“活该”。然而这两天,却出现了大量不同以往的声音。不少人意识到,因为烟草税与自己无关就任由其上调,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尤其是,他们也不认为日本的防卫预算真的需要增加。共同通信一项调查显示,58%日本受访者认为增加国家防卫预算“不合适”;80%日本受访者“不支持”为此多纳税。
增税不行,为何减税也不行
增税的同时,岸田内阁也在试图减税,但相关政策没有获得积极反馈。
其中一项,是下调企业的法人所得税。自10月的临时国会以来,岸田内阁与代表日本大企业利益的经团联在多处强调:下调法人税,有助于提高企业收益,变相刺激涨薪。然而,多数工薪阶层不认为二者有什么必然联系。根据12月7日TBS电视台的新闻,一名日本财务省相关人士也不看好这项政策,指出多数日企会选择留存收益,而不是将其下发给员工。
此外,就在今天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自明年起,对所有长居日本、年薪不超过2000万日元(约100万元)的纳税居民实施减税,金额为每人每年4万日元(约2000元)。不过,自上月底这一政策放出风声以来,一直是质疑声音居多。原因也很简单,日本工薪阶层不认为这4万日元有什么实际帮助,它可能甚至无法赶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当日本人谈论税金时,其实在谈论什么
2023年的日本政府看似受困于税金问题,实则受困于民众的“政治不信”。
本月以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秘密政治资金丑闻持续发酵。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等较权威媒体的报导:过去几年中,自民党政治筹款活动存在大量账目不清的问题。东京地方检察厅认为此举涉嫌违法,已委派特别搜查部启动调查。
12月8日,政治资金丑闻波及到如今的内阁“二把手”官房长官松野博一;12月12日,进一步波及到部分“岸田派”的成员。然而,在当日的记者会上,松野官房长官27次被问及资金问题,并27次重复“无可奉告”。此后,岸田内阁支持率在各大平台迅速突破冰点。11日调查显示,即便在偏保守的“产经系”平台,“不支持率”也高达71.9%。
事已至此,已经很容易理解为何税金问题如此刺激日本纳税人的神经。对于抵抗税率上调的风浪,有人认为日本的中产阶级不再愿意帮助低收入群体,不再愿意建设自己的国家,其实也不一定。重要的或许是,这笔钱是否真的以它应该的方式,去了它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