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日本将对这些人敞开大门
时间:1707303028000
作者:司平

(本报记者 司平)2月,日本高校迎来毕业季。7日,大型网络媒体“日本人事部”发布了一项面向日本国内2万多家企业的人才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24年度,64.4%的日本企业已招收留学生或表示有此计划。

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日本工作和长期生活。尽管日本还不是移民国家,执政党对移民的态度也比较谨慎,有人发现,日本正在以“共生”的修辞,实施“移民”的放开。


就业机会进一步扩大

2日,日本政府颁布了数字游民相关制度。3月起,日本将对满足条件的外国IT人才颁发“特定活动”签证,凭此签证,可以在日本逗留或工作6个月。申请人需要来自与日本缔结租税条约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包含在内);在日工作期间年薪需达1000万日元(约50万元);需要加入日本当地的医疗保险等。

根据《读卖新闻》,日本政府致力于提振以商旅为目的的入境消费规模,争取在2025年度达到8600亿日元,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从长线考虑,政府还希望优秀的IT人才帮助日本建设新行业。

另一边,政府还在讨论进一步扩大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特定技能”签证,对已有的建筑、航空、餐饮等12个领域增加印刷等子门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公交客运、铁路建设、林业和木材产业4大门类。目前,持此类签证的外籍人士单次最多可以在日本居住5年。

其中,公交客运领域人手短缺尤其严重,日本政府计划开放外语驾照考试。共同社3日报导称,日本警察厅已在去年年内,向各都道府县颁发了英语、中文、汉语等20种语言的公交驾照考题集。日本拥有公交驾照的88万居民中,外籍司机仅占比0.6%,业界认为还有许多扩大空间。


地方城市挽留留学生

地方城市尤其期待外籍劳动力缓解人才流失问题。日本城市极化效应连年加剧,根据总务省统计,2023年东京净迁入6.8285万人,比上年度激增1倍。与此相对,较偏远城市中,年轻人大量流失,对当地的经济循环和文化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

一个典型代表是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近年来,爱媛人口以每年1万的速度减少,当地出身的年轻人在毕业后,更倾向于去大阪等关西大城市工作。对年轻人而言,那里生活更便利,工作机会更多。富士新闻网7日的专访显示,为吸引外地人才,爱媛县正在向日本其他地区前来应聘的年轻人提供交通费等多种补贴。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当地的“留学生就职促进计划”,该项目已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可。根据《朝日新闻》6日消息,至2025年年底,爱媛县将帮助留学生毕业后在四国就业,为他们提供免费就业指导,包括商务日语培训、教授日本企业文化等等。2023年度,四国岛4县的外籍劳动者数量均创下历史最高。

此外,日本的鹿儿岛、长崎、和歌山、岛根、富山等地,外籍劳动者的数量也达到有统计以来的峰值。外籍人士正逐渐成为日本地方城市的劳动生力军。


“共生”意味着什么

1月下旬,日本政府发表的《外籍人士雇佣状况》显示,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比上一年增长22.6万人,达到204.8675万人,首次突破200万大关。其中最多的是越南人,其次是中国大陆人。

目前这个数字仅占日本工作人口的3%,但根据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统计,这一比例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70年,每10名日本人中将有1名是外国人。

当然,日本对外籍人士的开放并不是“无条件”的,它首先以在日本工作、为日本创造经济循环为前提。根据《朝日新闻》5日的报道,日本政府正在讨论适当缩减日本的绿卡“永住”签证,收回不符合规定者的永久居住权。此前,持“永住”签证的外国人也可以向日本政府申请低保,或通过手续长期移居国外。以后,长期不缴纳税金和社会保险的外国人可能丧失永久居住资格。

日本记者山田稔指出,在外籍人士的问题上,自民党政府的姿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前,自民党在提及外籍劳动力时会公开否认“移民”的开放,但去年7月,岸田首相却在公开答辩中指出日本“必须考虑一个与外国人共生的社会”。日本政府或许已经意识到,为外国人留下空间,不仅对解决人手短缺这一日本国内的课题显得必要,也将对日本继续维持它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