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绿卡”越来越严,真的因为害怕移民?
时间:1709046000000

(本报记者 司平)根据《时事新闻》26日消息,日本政府将修订关于“永住”资格的法律,对不履行缴纳税务和社保等义务的外籍“永住者”,将吊销其“永住”资格。“永住”资格是日本的“绿卡”,让外国公民在不加入日本国籍的前提下,享受永久居住日本的权利。

日本媒体将本次修订描述为法律的“收紧”,但根据一些在日华人观察者,这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意味着此前的日本并没有为与外国人“共生”做好充分准备,现在,日本才开始认真布局这个未来。


日本的“算盘”

要读懂本次“永住”法律的变动,首先不得不提日本为外籍劳动者设置的新制度。2月9日,日本正式终结为期三十余年的技能实习制度,将其变更为“培训就业(育成就劳)”制度。新制度同样以农业、建筑、护理等传统体力劳动领域为主,招收外籍人士来日本学习专业技能后投入工作。不过,新制度允许外籍劳动者转行,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绑定在一个领域,同时也考虑根据他们的贡献度,为其颁发“永住”资格。

新制度无疑比原有的技能实习制度更加人性化,但背后也有日本自己的“算盘”。过去,这些外籍劳动者最多只能在日本工作5年就必须回国;现在,日本劳动力严重吃紧,政府和业界希望他们能够为日本提供更持久甚至终身的服务。

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等当地媒体的描述,日本收紧“永住”法律,是为“培训就业”制度铺路。可想而知,这条路打开后,将有大批从事简单劳动的外籍人士来到日本获取“永住”资格,需要在这之前规范相关法律。不过,在更多熟悉政策的外籍从业者看来,日本并不是在戒备移民大量涌入,而是在悄悄地将“永住”签证换成工作签证。


法律的漏洞

相比欧美澳等主流移民国家,日本申请“永住”的门槛不低,但维持的成本却比较低。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只要符合申请条件,这张日本“绿卡”仿佛不拿白不拿,反正拿了也不用坐移民监,也无需为后续审查提交繁琐的报告。一证在手,来去自由,还能同时享受两国的好处。

真正引发日本政府焦虑的并不是国内超88万“永住者”中的那极个别的犯罪者,而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拿到了“永住”也不住在日本、不在日本工作,或在日本工作但可以合理避税,甚至明明经济实力雄厚,却莫名其妙领到了日本政府的各种救济金的人群。

一名在日本创业近40年的华人从业者告诉《东方新报》,他理解本次改动的背景,尤其是考虑到当下跨境业务正变得越来越火爆。例如,中国跨境电商向日本销售产品时,有没有按照当地法人的要求向日本政府纳税;又或者,居住日本的中国网红向中国国内客户直播带货,他的收益到底该往哪边缴税。未必是这些从业者恶意偷税漏税,而是此前的日本对这些义务的规定很模糊。2023年,日本相继出台法律,明确了代购、手游等个人和法人对日本的纳税义务,背后就有这种诉求。

另有一些“永住者”,他们不在日本居住或工作,自然没有向日本政府纳税,但因此被统计为“低保户”,收到了日本政府的各项“接济”。然而,根据这名华人受访者,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情况心安理得。他表示,身边的一名现居中国国内的“永住者”,将这几年中收到的各种日本政府补贴,都以不署名的方式陆续捐回给了日本红十字会等公益机构。他们知道自己不该领这些补助金。在这个意义上,“永住”法律越来越规范其实是好事。


“投资移民”或将落地?

与此相对,稍早的19日,大阪府向日本政府提交了关于“金融·资产运用特区”的30条议案,呼吁打开“投资移民”大门,在日本引发了强烈轰动。

议案提出,对于3年内向大阪府的产业发展投资1.2亿日元(约600万人民币)的外籍人士,应该授予其“永住”资格。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当天消息,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等相关提议者主张:欧美国家的发达城市都设有投资签证,鼓励海外资方移民,提振本国经济产业,唯独日本迟迟不承认,是落后于时代。

一时间,中国部分自媒体开始宣传“600万元移民日本”,引发了日本保守人士的警惕。他们批判称,大阪府政策一旦落地,日本将被进一步“贱卖”。与以往的高调做派不同,吉村洋文知事也没有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宣传这项诉求,背后有他对日本舆论的戒备。

大阪的呼吁看似与收紧“永住”的法律相对,其实他们指向同一方向,就是向欧美国家看齐:试图降低外国人进入日本的门槛,但同时提高他们在日本的“产能”。只不过,收紧“永住”法律容易实施,开放“投资移民”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