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5月21日,日本警方逮捕了现居东京的中国籍男子温某,称其涉嫌伪装成名人,实施投资诈骗。去年年底以来,日本股市表现亮眼,吸引了不少此前没有投资经验的工薪阶层入局。不法团伙瞅准这个机会,用AI制作大量“名人教投资”类广告,散布在网络平台上,从希望学习投资的人那里诈骗钱财。
随着第一名嫌犯落网,日本对类似诈骗手段的调查有了重大推进。但落网者为中国人,令人心情复杂。
“这也太真了”
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最新统计,仅2023年,日本的投资诈骗涉案金额已达278亿日元。以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会对类似手段嗤之以鼻,认为它只能骗骗老人和“情报弱者”。但随着生成式AI等技术的泛滥,在一个从声音到动态视频都能无缝伪装成他人的世界里,恐怕没有人可以一口咬定自己不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这也太真了!”看过“池上彰教投资”贴片广告后,一名硕士毕业、在日语学校任教的华人如此向《东方新报》反馈。
上图这则实为虚假的广告,张贴在日本SB创意株式会社的网站页面中,截至发稿时的5月22日也没有删除。
SB创意株式会社曾是软银集团的出版部门;如今负责运营ITmedia等信誉较高的金融网刊。这样一家背靠巨头企业,页面风格简洁明快,看似没有任何诱导按钮的网站,竟然出现赤裸裸的诈骗广告,让人第一眼如何防范?
模糊的平台责任边界
被捕的在日华人温某,参与的正是伪装成池上彰的诈骗案。池上彰曾是NHK记者,如今作为“网红学者”“意见领袖”等活跃于日本电视节目,为当地民众所熟知,在中国也算小有名气。
池上彰远不是类似诈骗案中唯一“中招”的公众人物。根据日本媒体,堀江贵文(门户网站Livedoor前总经理)、前泽友作(日本最大时尚电商ZOZO TOWN前首席执行官)、西村博之(BBS2ch创始人)等一众名人的形象,都在近期被制作为虚假的投资广告,用以实施诈骗。
与池上彰案例相同,这些广告并非出现在“野鸡网站”,而是在第一梯队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和Instagram上广泛传播。此外,号称近9成日本网民在用的聊天软件LINE上,也有大量这些人物的虚假“官方账号”。
去年9月,前泽友作为此直接投诉到了Facebook美国总部Meta,要求平台删除虚假广告并提供后续处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面对NHK的采访,Facebook美国总部承认“意识到了一些恶性供应商违背了平台的广告原则”,但提出的解决方案却是鼓励用户“点击右上角三个点”举报,也没有对删除和管理作出更多承诺。
“奇怪的日语”
温某一案目前已知的受害者,是一名现居福岛县的日本妇人。她在今年3月至4月期间,被诱导到虚假的投资组,损失共计1010万日元(约46万元)。这个数额看似不小,但类似案件中,被骗超过1亿日元的受害者大有人在。
今年稍早时,TBS电视台的节目采访了一名60多岁的日本受害者,她也被虚假的“池上彰投资讲座”吸引。据受害者描述,网民点击这类诈骗广告后,会先被拉进LINE平台上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有一些诈骗团伙的“托儿”,向新入局者炫耀自己掌握投资技巧后的奢侈生活,包括晒一些名包、名表照片等等。
到这里为止,还是传统的诈骗手段。然而,当卧底记者向伪装成池上彰的账户运营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后,对方竟然发来了一段5秒钟的语音信息,内容是“你想要我怎样证明呢?我觉得你的要求很失礼”。
池上彰本人听过这段语音后大惊失色,因为和他的声音“一模一样”。他当即表示,这肯定是用AI生成的。
池上彰也指出,这段语音在日语表达上有些奇怪。这段日语应该是由水平较高的翻译软件译就,没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它的奇怪之处,更多在于不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遗憾的是,这似乎足以骗过大量求钱心切的日文母语者。
被逮捕的“末端”
类似性质的诈骗困扰日本社会界一年之久,直到昨天为止,都毫无头绪。
尽管种种迹象指出其中可能有外国人参与犯罪,日本主流媒体并没有妄加猜测或带过“节奏”。如今,最先被抓出的是一名在日华人,令人无比遗憾。
综合日本电视台《News Zero》等节目,本次被捕的温某仍旧只是一个庞大犯罪团伙的“末端”。他向检方供述称自己只负责“收钱”,不参与其他环节。在别处,他还主张自己不知道这种行为用于诈骗。
温某说的是否为真,他背后是谁,有待日本警方进一步调查。如今已知的是,这类团伙通常会向上钩的投资者推荐几个股票,并煞有其事地给出投资回报率预测,待收到资金,就解散小组、注销网站消失不见。
难以谴责的受害者
处于本案风口浪尖中的池上彰,对受害者的遭遇表示痛心。他再次借各大媒体发出声明称,他没有以任何形式开过投资讲座,不引导任何投资,希望日本民众擦亮眼睛,勿被欺骗。
面对虚假广告上的种种戏剧化标语,例如“一秒躺挣1亿”等,池上彰点评称:“如果真的有这种方法,发现的人肯定不会告诉你。”
至于那些被虚假广告诈骗走了毕生积蓄的受害者,也很难说他们是“贪财”或“自作自受”。
这两年,日本通胀严重,工资涨幅不尽如人意,年金保险也有缩水之势。唯独股票和楼市等,在日元贬值下一路高歌猛进。不少民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以投资的方式,为老后生活上个保险。面对这种现状,普通人应该如何认识,又如何自我保护?除了向此前未曾涉足的风险投资领域出手,他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事已至此,只有愿调查迅速推进,不再出现更多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