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6月4日,日本最新“金融·资产运用特区”方案初步落地,引发外界关注。报导称,日本政府将以东京都、大阪市、福冈市、札幌市4个主要都/市为试点,设立特殊的投资政策,以吸引外资。如果效果良好,这些政策将扩展到日本其他地区。
另外,日本将在2024财年内,在这些地区建成外语办公室,支持全英文的商业注册活动和社会保险等手续办理。部分海外投资和风口行业、核心技术投资将受到一些“特别优待”。将来还可能开放针对性的签证。
日本政府有意见认为,日本的投资环境受到国际资本的亲睐,但这一资源正面临着极大的浪费。
根据路透社,在上月22日东京都内召开的投资会议中,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总裁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点评称:日本经济规模很大,但金融投资市场与美国相比很小,而且很分散。一份统计显示,日本资产管理总额(AUM)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水平偏低,市场规模仅为GDP的1.4倍,倍率不仅低于美国,比起中国香港这类投资十分活跃的城市,更是不到1/8。这令日本政府看到了快速成长的空间。
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日本政府也试图把计划打造得更有人文气息。本次被选为试点的4个都/市,将依据他们各自的商业和文化特色出台不同的政策,以便进一步释放城市的潜力。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在政府的计划中,东京将对独立的投资者实施资金补助,对新兴金融保险行业提供灵活的信用保障。大阪将对初到日本的金融相关企业实施地方税减免。福冈作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的“亚洲玄关”,将放宽对风险投资的要求。札幌的战略是“绿色转型”,将着重为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企业实施税金减免。
对于这份最新的金融特区计划,各界意见不一。日本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石川智久认为,日本央行时隔17年解除负利率政策,这个时期开放“金融·资产运用特区”,推出试点城市,是有潜力的方案。也有声音认为,日本正在试图“开放”,但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居住权还是税金减免,日本对外资的优惠力度都不及国际上真正的金融特区。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日本对“移民”相关的政策十分戒备。6月4日当天,大阪市宣布放弃此前提出的“海外投资者永住”计划。
今年2月,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相关草案中提出建议,希望以大阪为试点,对在大阪当地发展3年、投资达到1.2亿日元的外国人授予日本“绿卡”。吉村洋文在当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对外国创业者的准入门槛太高。这份提议引发了极大的舆论轰动。偏保守的人士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为日本开放“投资移民”铺路。几个月后的今天,大阪政府迫于压力,承认这个方案还不够成熟,称将推迟讨论。
另一方面,日本这4个特区称将为外资进入减免地方税,但日本的国家税依旧很高。
今年3月,英国一家调查公司出台“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对世界主要城市的外资吸引力做了排名。这张榜单中,纽约排名最高,香港位列第3,深圳第11。而日本排名最高的城市是东京,为19名,大阪只有47名,其他城市更是榜上无名。
日本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野村拓也比较分析称,如今,日本还不允许“投资移民”,实质上的法人税高达29.74%。与此相对,香港授予金融资产投资者居住权,不征收资本利得税,法人税16.5%。深圳为制造业的外资项目提供奖金,对高端外国人才实施所得税优待。
崎玉县一家咨询公司的代表也认为,这份计划的吸引力不及美国和中国等地的金融特区。他暗示称,对西方资本而言,日本的投资环境本该让他们感到更加亲切,但日本需要拿出更实在的优惠,才能吸引外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