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日本已经开放移民
时间:1718895600000

【本报记者 司平】日本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技能实习”制度,在今年6月中旬正式落下帷幕。14日,日本参议院通过决议,将“技能实习”改为“培训就业”(育成就劳)制度。在新的制度中,此前工期满5年必须回国的外籍劳动者,今后有了永久居住日本、甚至获得日本国籍的权利。

尽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5月底的记者会上刚刚否认了“‘培训就业’=劳动移民”的说法,不少声音仍旧认为:日本已经开放了移民。

“技能实习”是日本特殊工作签证的一种,主要构成群体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农林渔业和建筑工程类等行业,报酬通常比较低廉。比起过去的制度,今后的“培训就业”制度主要有几个改善点:

一是允许转职。过去这类劳动者只能绑定在特定领域甚至特定企业,选好之后3年内都没有后悔药,但今后他们可以根据兴趣、能力和薪资待遇选择想从事的行业。二是针对其中优秀者的大幅优化。取得“特定技能2号”的熟练工可以获得不设期限的签证,相当于永久居住日本的权利;还可以带国外的家人来日本同住。

日本各地和各行业都开始了抢人大战。地方区域唯恐抢不过东京,试图加大补贴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广岛县出台政策,补贴当地公司最高300万日元,用来培养外籍劳动者。高知县从今年开始对每个在县内工作3年以上的外国人额外颁发30万日元奖金。

行业方面,护理业是老龄化社会中缺口最大的工种,且门槛高,工作辛苦。为了让这个行业招到更多人,日本厚生劳动省对从业者开了一系列特殊的绿灯。根据6月19日的会议决策,日本将放缓护理公司招聘外籍护工的要求,取消此前只有3年以上资质的公司才能聘用外国人的限制。另一重磅消息,是批准开放外籍护工的上门服务。上门护工一直是日本求人倍率最高的工种之一,15.53个岗位等着一个人应聘。即便如此,考虑到文化、语言隔阂和一些安全问题,这个职业以前一直没有对外国人开放。如今,这条线也守不住了。

日本不断升级招揽外国人的力度,背后有两个很直观的原因,一是本国劳动力日益减少,急需补充;二是日元大幅长期贬值,降低了日本作为雇佣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等团体的估算:日本想维持住现在的经济规模,必须在2040年获得674万外籍劳动力;如今这个数字是200万,不到目标的1/3,剩下的一大半要靠6、7年的时间穷追猛赶。

日元贬值导致在日外国人劳动价值感缩水,这也是老话题。韩国与日本地理临近,制度相似,根据三菱UFJ一名咨询主任的统计,韩国的类似制度给非熟练工的月薪也有相当于27.1万日元;与此相对,日本即便在改制过后,平均也只有24.6万。

在主流的舆论中,本次制度改革,在提高行业规范和基本人权意识的方面,值得正面的评价。由于“技能实习”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不成熟,过去30多年中,钻空子压榨外籍劳动者的日本企业不是个例。6月15日,日本糕点公司Chateraise刚刚被曝光拖欠88名外籍劳工2.5个月工资。即便在相关话题如火如荼的今天,也有名企敢顶风作案。

在这个良好的大前提上,也有声音认为,日本应该加大对更高层次的外籍人才的招揽力度。东京一家英语培训中心的代表指出,如果日本只关注如何廉价地获取“简单劳动力”,只会变得“更老更穷”。《日本经济新闻》也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插曲:今年4月,东京知名国际人才公司“ASIA to JAPAN”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召开人才招聘会,当介绍者提到东京某个岗位年薪300万(约13.8万元)时,台下的上海名校学生听了直摇头。

更重要的是这个制度为日本社会带来的根本变化。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教授远藤乾在《朝日新闻》平台表示:日本的媒体、企业和公众舆论对这个话题态度过于扭捏,我们不妨大方地承认,“这实质上是开放移民的宣言,对政治影响巨大”。

前外务省干事佐藤阳一郎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日本应该立即开始讨论外籍劳动者——也就是实质上的劳动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包括怎么处理他们与日本中下层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怎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生活,获得日本人的接受。对发达国家而言,开放劳动移民总体上是一个双赢方案。不过,有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前车之鉴,也需要妥善处理当地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