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午餐“塌房”背后
时间:1751702912094

(本报记者 司平)上周,日本福冈县某小学的“一块炸鸡”餐刚刚冲上热搜,几天后,冲绳县又有一所小学被曝光了更为“寒酸”的午餐。不知不觉间,日本中小学供餐成为一个关注度极高的争议话题。

日本学校午餐“塌房”了吗?记者发现,两场午餐风波都基于一定程度的“误会”。然而,误会为何会发生,又意味着什么,背后情况并不简单。

针锋相对

6月13日,冲绳一名议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张照片,配文称这是他当天在小学拍到的学生午餐。照片上是半碗米饭,半碗清汤和一条细细的去头沙丁鱼。

消息很快传开,在不到一天内获得了超过1500万次浏览。然而,他很快收到了当地配餐中心的投诉。对方主张:牛奶等部分菜品是在这位议员走后才派发的,他的照片不是完整的午餐,有误导舆论之嫌。

事发后,议员删除了这条信息并致歉。然而16日,他对当地媒体主张说,也许那张照片不够准确,但问题的本质没有变化。对中小学供餐“过于寒酸”的指控,在家长那里也时有听说。

另一边,供餐中心十分委屈,负责人对媒体边说边流眼泪。

营养师表示,近两年,日本食材涨价严重,一些品类价格近乎翻倍。为保证孩子们摄取足够营养,他们所花的心思、所作出的协调,外界难以想象。然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要被“网暴”,简直无法忍受。

稍早时的“一块炸鸡”午餐事件中,校方也克制地表达了困惑。

校方主张,这餐饭有620卡路里,26.7克蛋白质,24.2克脂肪,汤里包含6种蔬菜(尽管很难看出),还有麦饭和牛奶。虽然炸鸡只有一块,但各方面都达标,不知为何会被骂上热搜。

谁说谎了

日本中小学供餐存在争议,这不假。社交媒体上,隔三差五就有晒今日“寒酸午餐”的帖子,大多反响热烈。另一方面,供餐中心的困扰也是事实。日本核心CPI涨幅已连续37个月超过2%;去年年底起,受大米价格暴涨影响,更连续5个月超过3%。2025年内,预计又有2万种食品和饮料将涨价。

通胀一直在持续,但学生配餐预算没有相应地增加。关于这一点,日本各都道府县情况有所不同,就稍早时TBS电视台对广岛一家供餐中心的采访:今年,他们从当地政府拿到的预算比去年增加了15日元每餐(约0.75元);家长负担部分则10年来没有变化。

▮图为日本政府提供的中小学标准午餐参考照片。图:农林水产省

对于这类机构,当地政府通常有比较苛刻的营养标准。农林水产省官网上提供的参考照片也未免太漂亮了,让工作人员感到疲惫。于是,他们每天在这7毛5分钱里“做道场”,研究怎么把黄瓜换成卷心菜,把牛肉换成鸡肉猪肉,把冰鲜换成冷冻,如何换,换多少,才能又省钱,又达标。

那么,是否可以向家长多要点钱?从行政角度说,并不容易。

一名社会学者在雅虎新闻分享称,以东京和大阪为例,自从各类“免费教育”政策写入日本选举口号后,免费午餐仿佛成为了衡量好政策、好国家的标配。如今,日本中小学供餐绝大部分由学生家长负担。在此情况下,家长没有“带节奏”质问为何还不免费已经谢天谢地,遑论再开口要求加钱。

午餐背后

这样一张“寒酸午餐”照片背后,有许多独属于社交媒体的传播逻辑。

这些照片是典型的切片性事实:一方面,它大多不是伪造的,另一方面,它又不够具有代表性。如果看了足够多日本中小学午餐照片,就会发现“寒酸午餐”确实存在,但并非那么普遍。如果只关注“真假”而不看概率和趋势,就无法客观地看待问题。

“寒酸午餐”也具有足够的视觉奇观效果。平心而论,日本的中小学供餐并非毫无问题,任何关于“绝对安全”的描述都是神话。同一时期,日本媒体刚刚曝光大阪市部分小学供餐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称部分业者被发现戴着接触过垃圾桶的手套继续调理食材。然而,这类消息反而远远不如“寒酸午餐”的流量大,尽管后者并没有严重的安全问题,在营养方面甚至是勉强及格的。

在这个意义上,对“寒酸午餐”的讨论几乎总带有情绪化色彩。这已经成为日本民众表达政治不信任感的武器。

据估算,如日本全国的小学和初中一律实施免费供餐,每年需要4826亿日元,相当于文部科学省如今预算的1/10。在日本民众看来,政府当然拿得出这笔钱,只不过他们正把这笔钱分给困难户、给犯罪者、给外国人,或者用来中饱私囊。也有少部分声音谴责这些钱正在用来协助美国搞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总而言之,唯独不愿把它分给日本的孩子。

日本学校午餐“塌房”背后,是民众对财政分配问题的质疑,这里也有他们缴纳的税金。这其中包含着日本民众的朴素感受,他们对公正的期待,但也有不够客观或消极的部分,需要小心区分。

可以想见,如果这种信任危机得不到解决,午餐争议还会持续下去。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