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快递,以后只能放门口了?
时间:1751703054637

(本报记者 司平)《朝日新闻》23日报导称,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在讨论出台新政策,将非上门投递列入标准服务,相关计划有望在年内公布。消息还透露,新政策中,当面签收将属于“追加服务”,需要额外付费,引发了激烈争论。

对日本当地居民而言,这是一个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发展。一方面,日本服务业人手短缺,尤其物流一块极为短缺,这已是铺垫了好几年的舆论,以至于它何时发酵都不让人感到奇怪。另一方面,日本没有中国那么密集的快递代收站点,不面对面签收,大多情况下意味着只能放家门口,安全得不到保障。况且日本的快递费已经不便宜,服务却在“下滑”,让人心情复杂。

服务“下滑”背后

在经常往来中日两国的华人社群中,“快递加钱”也成为热议话题。这个群体已经习惯了强大的“中式物流”,感到的落差就更大。

去年春天,中国更新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物流企业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至智能快件箱、服务站等末端设施,否则最高面临3万元人民币罚款。当然,现实的执行并没有那么理想。根据国内多家媒体,新规实施的一年中,依旧有不少物流公司默认不送上门,圆通等企业还推出了“1元上门”的附加服务,引发争议。不过,中国消费者抱怨着也就习惯了。毕竟人们清楚,国内的快递价格实在太便宜,服务方面自然“差不多就得了”。放眼海外,这几乎是令人羡慕的。

日本方方面面都无法效仿中国。在快递服务“下滑”方面,它其实正在往美国靠拢。

美国居民寄送快递常用的美国邮政(USPS)相当于中国的“三通一达”,不到2kg的小包裹需要8美元左右,约55元,价格不菲,但大多情况下默认放在家门口。如需对面签收确保送达本人,又要花2-3美元购买追加服务。曾几何时,日本的快递价格接近美国,但用户体验上了一个档次。日本快递以面对面签收为绝对的主流,如果住户不在家,快递员就一遍一遍地派送,直到它到达住户手中为止。显然,这个图景正在瓦解。

2019年下半年,亚马逊(日本)率先开始试点美国总部的非签收式配送服务,一方面希望减轻快递员的工作强度,一方面也方便买家最快拿到包裹。买家可以选择把快递包裹放在家门口地上,也可以放在燃气表箱、自行车车筐等稀奇古怪的场所。这项服务在当初口碑一般,前景并不明朗;没想到遇上了3年新冠大流行,一切突然变得顺理成章。

另一边,早有声音批评日本的快递纯属“过度服务”。2023年,日本年度快递数量首次突破50亿个,其中9成一次投妥,但10%经历了2次以上的配送。媒体时不时曝光一些纠纷案例:个别用户不尊重他人劳动,约好了配送时间却总不在家,让快递员反复跑上5、6次。在许多人的感觉中,本就人手极度吃紧的日本物流行业,实在不需要做到这个地步。

快递放门口,有何问题?

这是本次新政策引发热议的背景。日本消费者理解快递从业人员的辛苦,但相关基建仍不完善,让他们感到担忧。6月,“一机难求”的Switch2在轮轮抽签后终于陆续发货。任天堂公司委托日本三大快递之一的黑猫物流配送,特地注明“严禁放门口”,一定要本人签收,这个细节在日本网友中大受好评。

快递放在门口,最大的问题是怕丢件。大多情况是错放或被偷,偶尔也可能被淋湿或被吹走。然而,日本住宅区快递柜的普及停滞不前。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如今日本有57.5%公寓设置了快递柜,但同时也有近3成的公寓表示:因物业预算等各种问题,今后也不打算设置。除此之外的公共驿站和代收服务则十分稀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赔付条款也未跟上。雅虎新闻的评论区中,一则高赞评论称自己住在老旧公寓,人员混杂,快递“丢过3次”,实在无法接受直接放门口。目前,日本三大快递公司中,只有日本邮政提供了相关的盗窃保险,但上限只有1万日元,申请还极为麻烦,消费者有时宁可选择放弃。日本国民生活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东京地区丢件只有5件获赔,不到投诉总数的2%。

日本物流专家大多支持推广非面对面签收的快递服务,认为这是控制物流成本、优化快递员工作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保证快递投妥,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议题。

也有声音指出:与日本这两年陆续“缩水”的各项服务相同,日本的快递从“免费反复配送”一步改为“直接扔门口”,这个步子是否跨得太大。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些过渡手段,如对重复多次配送的包裹实施追加收费,等等。

《朝日新闻》AREA网刊的一名记者感慨称,这几年,他经常在夜晚回家时看到一份快递放在家门口,没人偷没人拿,雨天时,快递小哥还会细心地用塑料袋把它包起来。即便工作繁忙无法对接,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包裹——如今想来,这个场景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它意味着这个社会的经济运转良好,人们依旧充满善意。在这个意义上,快递还能放在家门口,其实是值得感激的。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