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时隔13年重提“反省”,谁在破防?
时间:1757070609479

(本报记者 司平)202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在今天中午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会”中,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发言中提及了对二战的“反省”,引发轩然大波。这是日本首相时隔多年再次在“战败日”当天表达反省。然而,石破茂的发言,并不只有“反省”那么简单。

▮图为2025年8月15日“全国战殁者追悼会”现场。图:日本首相官邸

15日中午时分,“全国战殁者追悼会”在东京千代田区日本武道馆如期举办。根据日本媒体,本次追悼会迎来日本天皇夫妇,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石破茂等政界代表,遗族代表约4500人出席。追悼会上,石破茂照例先向在二战中失去生命的“300万同胞”致以哀悼,然后这样说:

“距离那次大战已过去80年,如今,绝大多数日本国民都未经历战争。我们决不能重蹈战争覆辙、走错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再次深刻反省那场战争,并汲取其中的教训,铭记于心。”

同一时间,石破茂的发言全文在日本内阁官方网站“首相官邸”发表,其中“反省”一词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日本媒体指出,这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在继2012年野田佳彦之后,时隔13年再次使用“反省”一词。

“反省”的象征意味

截至2012年为止,日本历届首相都会在8月15日当天的发言中使用“反省”一词,且大多明确它的对象是“(在二战中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变化发生在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晋三内阁启动时。在翌年8月15日的发言中,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没有使用“反省”一词,而改为了“谦虚面对历史”“吸取应有教训”等暧昧的表述。自那时起,日本首相再也没有在8月15日当天提及“反省”相关的内容。

有两个容易发生误解的问题应该澄清。首先,日本天皇在每年8月15日发言中都会表达“反省”“深切反省”,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其次,2013年首相发言的变化并不只因为安倍晋三个人立场如何,而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政策议程和日本的对外态势都有密切关系,原因复杂,这里不做讨论。当然,这两点并不能改变“反省”一词在“日本政府官方见解”中的退场。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何外界对日本首相重提“反省”一词十分敏感。日本天皇是“纯洁且无力”的;在战后,象征着绝对和平,日本的各类势力难以对他们的“反省”进行谴责。而首相代表现实政治,这里就有许多路线之争。很显然,日本的保守派或右翼并不希望自己的首相公开“反省”,相反,他们希望他以及他背后的日本是永远正确、永远强硬的。

真正的“玄机”

在“反省”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措辞之外,石破茂的发言中还有一些未被当地媒体关注到的重要面向。一是他提及了如今绝大多数日本国民都不是战争亲历者的现实;其次,他也没有采用近年来日本首相广泛使用的“积极的和平主义”等措辞。这两点意味着,石破茂希望强调将二战看作一个真正的历史问题,而不是闭口不谈,或将其偷换为未来问题。

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在有意无意中一步一步将“我们做过什么”替换为“我们能做什么”。这个漫长的话语过程,构成了当今日本的主流舆论习惯于对二战加害责任避而不谈。这种思考方式在外界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对日本却有着十足的合理性。如果熟悉这段经历,就可以明白石破茂愿意强调历史、甚至淡化“未来”,这在当今的日本首相中显得多么的不可思议。

石破茂对二战历史很感兴趣,他的父亲曾作为陆军司政官上过印度尼西亚的战场。石破茂不仅重视日本军国主义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曾经造成的破坏,同时也很在意这种军国主义给日本国家和日本百姓带来的灾难。这种正统的反战立场为他在外界赢得了一定的口碑,也收获了日本国内中间派的支持。但在保守势力和修正主义者看来,这种立场异常危险。

今年1月,石破茂首次向周遭透露了发表“战后80周年谈话”的意图,希望弄清这场非理性的大战到底是如何开始的。能够作证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他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然而,弄清战争如何开始,就意味着日本不再能保持纯粹的二战受害者身份。这种追踪历史的想法在自民党内遭到了巨大压力,长达半年的斗争以石破茂宣布放弃告终。根据TBS电视台14日的消息,保守势力认为石破茂的发言将让日本的孩子再度背上十字架,“一代又一代地道歉下去”。

不过,石破茂在别处说,他将在一些合适的时机,“以个人立场”发表对二战的看法。

支持与批评

截至发稿时,日本还没有重要的政治人物或公众人物公开谴责石破茂发言中有关“反省”的表态。

日本学者大多认为石破茂的发言比较巧妙:一方面个人色彩浓厚,一方面也很得体,令稍有政治修养的人难以直接“炮轰”。因为它完全符合“日本首相”这个身份,至多只是不符合“2025年的日本首相”这个身份。在更早的时期,如“中日蜜月期”,很少有人能指责日本首相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表达“反省”。

不少日本在野党人士、律师和媒体人对石破茂的见解表达了支持。中国读者也熟悉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作者、调查记者清水洁在X上发文称,“从安倍政权开始的扭曲终于得到了修正”。东京世田谷区区长保坂展人则发言说:“反省”二字时隔13年在首相这里重见天日,这两字重若千钧。

然而,石破茂依旧在今天上午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品。在这个意义上,他并未过度挑衅日本国内的保守势力,可能也是舆论对其态度缓和的重要原因。对于这类动向,大多分析认为石破茂是希望先顶住这股让他下台的风潮,但也有人认为石破并不值得期待。

近年经常访华的前厚生劳动大臣舛添要一严厉地评论道:迄今为止,石破茂并未就修复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做出积极的努力,他也根本顾不上。因此,其他国家对其抱有相对的好意,仅仅是因为他比起高市之流,是最不坏的选择。

在战后80年埋下一颗种子

对于石破茂的发言,日本民众中确实有反对的声音。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一种是“要反省也应该是美国先反省”。在这种意见看来,遭受了美军轰炸的广岛、长崎和东京各地并未等到来自美国的“反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日本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反省”是不公平的。

这是战后日本社会最大的梦魇之一。持这种观点的人中,有一些是(正如石破茂所言)缺乏历史学习,不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一个主要起点,是日本在与同盟国谈判时拒绝从中国撤军。但也有一些人,事实上是至今无法接受日本为何得以在战后迅速与“敌人”美国握手言和,并在当今形成了一种实质上以美国为主导的扭曲的盟友关系。日本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在自身残缺的情况下,恐怕只有同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能主动想起对他人的“反省”。

不过,这不妨碍绝大多数的日本民众不愿自己的国家再以任何方式发起或参与战争。雅虎评论区中,一则有代表性的留言指出,他支持石破茂的发言和反战立场,仅仅因为战争会剥夺自己舒适的生活:每天有澡洗,有咖啡喝;公司里,大批外国人替自己分担工作。总之,他绝不想像自己的祖父那样,“直到1945年8月15日那一天还跪在后山挖防空洞”。

这样的认识当然还不够,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许会在有朝一日理解“反省”的含义。在战后80年的今天,日本政府重新提出了“反省”命题。即便它还经不起推敲,即便暂时超出了外界的理解,但也埋下了一颗重要的种子。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