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10月6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拉开帷幕,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名科学家,其中包括日本大阪大学特聘教授坂口志文。
消息引发热烈讨论。在前沿科学领域,日本的存在感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在IT等迭代较快的计算机科学方面,日本总因其技术水平古老落后而遭到外界嘲笑。然而,每当话题来到基础科学或传统研究,人们却总不得不感慨:“日本又行了。”事实上,在这方面,日本并非又行,而是一直行。本世纪以来的短短25年中,日本(包括日裔)已有21位学者在物理、化学和医学方面获得诺贝尔奖,放眼亚洲,遥遥领先。
奖项公布后,日本首相石破茂第一时间向坂口志文致电表示祝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坂口对日本在免疫学方面悠久且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表达了自豪。然而他同时警示:日本当下科研环境很不理想,长此以往,将十分危险。
独具特色的日本免疫学传统
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说明,坂口志文及其团队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并定义了一类“调节性T细胞(Tregs)”。这类细胞能帮助维持免疫系统平衡,防止其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器官。在临床医学中,针对这类细胞进行定向调控,至少将在两大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第一类是人们容易联想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类疾病中,增加并回输“调节性T细胞”,将有助于缓解免疫系统因错误攻击自身组织而引发的炎症反应。此外,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也属于相关研究方向。
第二类是癌症治疗。此处,“调节性T细胞”的功效或作用与第一类正相反——它经常在肿瘤微环境中遭到癌细胞劫持,干扰免疫系统正常发起攻击。通过抑制或清除肿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有望帮助免疫系统更有效率地识别和杀伤癌细胞。
目前,这项发现已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个领域初步投入临床应用,相关治疗药的开发日趋活跃。与坂口志文团队达成合作的日本药企中外制药在免疫类新药的研发领域成果丰厚。最知名的药品是风湿关节炎治疗药“雅美罗”——根据《日本经济新闻》,该药自上市以来,已因其公认的疗效,在全球销售超过1千亿日元。
今天,免疫学可能是日本医学中最具辨识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域,这背后有一个清晰的脉络。除去今年获奖的坂口志文,日本此前还有本庶佑与利根川进两名生物学家,分别在2018年和1987年在相关领域获得诺贝尔奖项,这一研究传统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日本近代医学之父”北里柴三郎。面对媒体,坂口志文回顾了日本在这一领域的杰出传统。喜悦和自豪之余,他也对未来表示了担忧。
给科研留空间,即便它会失败
今年,坂口教授刚将他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的初创企业RegCell总部移到美国。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在过去的十年间,坂口不断体会着在日本挑战新事物的艰难。7日《朝日新闻》的一篇采访中,坂口指出:从民间看,绝大多数日本药企不愿承担风险,而倾向于等技术成熟再展开投资;政府的支持,相比欧美国家和中国也极为有限。“以GDP与日本规模相当的德国为例——如今,日本在免疫学领域的投资只有德国的3成,长此以往,水平差距唯恐越拉越大,”他说。
不仅坂口志文,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也在多种场合指摘过日本当下令人担忧的现状。日本的科研基础是从上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时期慢慢打下的。今天,或许是由于经济增长相对放缓,政府和企业逐渐开始将资源投向“更有希望实现”乃至“更有希望变现”的研究。为了获得科研经费,研究者往往只能选择那些能在短线内立即看到成果的课题。然而,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路并不适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科学界一个公认的残酷现实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概率不到课题的千分之三。
科学家们担忧的事实似乎逐渐显现。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数据,1988年至2005年期间,日本高质量论文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如今则退后到第五,被中美两国远远拉开差距。从基础学科的发展曲线看,从发现问题到证明立论再到获得应用成果,这个过程平均需要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意义上,日本今天的科研成果,的确可能还在吃上个世纪的老本。
坂口志文首次发表“调节性T细胞”相关论文正是在1995年。今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一方面是为纪念成果发表30周年,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十余年中,坂口的发现在临床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明和认可。然而,走到初见成果的这一步,他至少在外界的怀疑中孤独地战斗了15年。
二战后,日本首位诺贝尔奖得主——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据说他的信条就是“追逐潮流最是无趣”。坂口获奖后,越来越多舆论开始指出,日本政府近几年对AI等算法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力投资是否有“过度跟风”之嫌。从现实的角度说,放弃已建立了优秀传统的基础科学,蜂拥而入那些最风口、最时髦的领域,这样的选择或许正在进一步削弱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坂口志文及其之前的一众日本科研者,他们指出的问题不仅限于日本,也部分地适用于其他国家,甚至中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摆正心态,看准需求;如何给研究留下真正的空间,即便它是“务虚”,即便它会失败——这是所有人都需要考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