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游学日本:比学赶帮超的真实体验
时间:1502387938000
中国青少年游学日本:
比学赶帮超的真实体验
本报记者 朱耀忠
比学赶帮超的真实体验
本报记者 朱耀忠
进入21世纪后,在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领域,“游学”、“修学旅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帘,让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走出国门”,到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家地区“暑假游学”、或毕业“修学旅行”越来越频繁,家长们舍得花钱,让自己的孩子到国外“开阔眼界”,结交朋友,也为了将来正式留学打个“前站”。
“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也是人生时间、空间的一种延展,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形成的重要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
“修学旅行”一词源于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鼓励修学旅行,它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小学生每年必须数天的社会学习,即“修学旅行”。

《夏令营的较量》一经发表便石破天惊,在学校、家庭与社会引发了一次强烈“地震”,也开启了一场中国教育的大变革。
这部作品让人们对由日本开启的当代“修学旅行”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也让中国本来局限于本地区展开的夏令营、假期学生集体游,开始大步迈向海外。
从1992年日本青少年探险团到访之后,25年过去了,中国也从一个单纯的修学旅行接待国,变成了“出境修学旅行”大国,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奔赴海外,参加各种形式的修学旅行活动,成为近年来中国修学旅游市场的热门产品和热议话题。有专家认为:修学旅行是指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配合课堂及书本所学并弥补其不足,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以及学科实践等为目的的旅行活动。此种旅游活动不仅让学生学玩两不误,而且让教育和旅游两个产业和市场也相得益彰。
有很多中国学生参加“游学日本”的出境修学旅行活动,有到日本友好人士家中的homestay,加入日本语学校短期语学课程,组团参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以及暑期夏令营、主题参访团等,形式多种多样,时间长短不一,都以友好交流与促进相互了解为主,多年来,中日两国官方与民间团体组织的互访团、交流项目层出不穷,也让中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日本“游学”,与日本同龄人互相交流,比学赶帮超,既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也广结朋友、促进了解。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外语过硬、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才机遇更多,只要熟练掌握了一门外语,到海外“游学”便“不虚此行”,也让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