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一户一旦有了孩子,日常开支会大幅度剧增。食品、服装、玩具、旅行、医疗、教育……甚至比成人的花销还要多。但日本家庭往往都会生育2-3个孩子,虽然政府每月会补助1.3万日元作为育儿津贴,还是远远不够一个孩子的衣食住行所需。大多数只有父亲一名劳动力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养育好几名子女的呢?不少日本妈妈在各大育儿网站分享她们独有的快乐零钱储蓄法。
所谓存钱,因为带有义务、责任、命令的意思,往往枯燥而富于强制性,让人难以坚持。而如果在这个动词前加上“快乐”这样的命题,整个过程就会轻松有趣得多,也就能让人自发、主动地坚持下去。我在家和宝宝一起玩的“365魔法心情存钱法”就属于其中之一。
将宝宝用过的空奶粉罐子拿出来,贴上漂亮的包装纸或棉布套(总之就是简单装修一下,不要让人接触到金属罐子本身冰冷的质地),用颜色笔写上1-365的数字,每个数字代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同时代表相应的硬币金额。如果每天放入一个对应数字的等值金额,一年下来就是1+2+3+……+365=66795日元,如果是爸爸、妈妈两个人一起玩,一年下来就是133590日元,平摊到第二年的每个月,大约是11132.5左右,足够一个孩子的玩具成本了。
关键是,它是在一点一滴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积攒起来的,一天里的最高额度不过365日元,一不影响家庭开支的月度预算,二不会给人带来需要就某项开支特别拨款的压力,完全就是从日常开支的狂流中,不知不觉抠出的几颗小沙粒,甚至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细帐不可累算,和那个著名的“拿铁因子”故事(每天少喝两杯拿铁,30年可以省下70万人民币)一样,日积月累一年下来,一笔额外的现金就到手了,而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零钱放在零钱包里,一瓶水,一个烤串,一块口香糖……花了也就花了,重要的是,可以和宝宝一起参与,有游戏感,一点也不会给人压力。
每天晚上,我都让宝宝用手随意指一个数字,简单教她一遍数字的读法,也不强求她记住,然后从零钱包里拿出对应数字的硬币,让她“砰砰砰”投篮般地扔进去,特有成就感。女儿知道这些钱是她来年的玩具预算,放的时候格外兴奋,仿佛自己的金手指一点,“财源”就如黄河之水滚滚来,对孩子自身能力的确认、自己值得拥有的丰盛感培育和做事能坚持有长性等特质养成等有好处。而因为每天的随机数字,由小朋友兴之所致地“点拨”产生,我和她爸爸觉得就像抽签或买彩票一样有趣,在丝毫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就把一些必要开支匀了出来,也很高兴。每天睡前,一家人聚在一起投币,然后用颜色笔将对应的数字涂掉,特别心满意足,仿佛接下来的睡眠都因此而香甜起来。
日本主妇发明的“快乐零钱存钱法”通常符合以下四个条件:有趣、有效,零压力、易坚持。比较常见的还有“递增存钱法”、“能量交换存钱法”等等。所谓递增法,就是第一天投入10元日币,第二天投入20日元,第三天投入30日元……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递增10日元,一年下来可以积攒55800日元,足够奖励自己完成一次短途的旅行或是购买一个中等品牌的手袋。而有一些太太在每次和先生争吵之后,一气之下就会剿光对方钱包里所有的零钱,让愤怒的能量和金钱的能量做一个交换,情绪就得到有效的纾解,天长地久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有些节俭的主妇会采用“差价存钱法”,比如同是买牙膏,不同品牌价格各异,原本打算买贵一些的,结果买了便宜的,多余的差价就专门存放起来,让人在欲望管理与行为节制中感受到幸福感与成就感,同时可通过年终满满当当、实实在在的数字来量化自己的节约效应,以核定自己对家庭做出的额外贡献。
除了日本自2014年4月起将消费税提高到8%,2015年预计上涨到10%的压力让人更加理性善待自己的消费外,著名的生活艺术家木田直之认为,“比起物质、金钱充裕状态下消费的随心所欲,让人感到自己对金钱拥有自如的控制能力更能给人幸福感。”其实不管是日常的家庭理财还是生活消费,关键是能让所有的过程充满愉悦,带给人享受而不是压力。同时,一起发明、践行一些创意存钱的方法也是亲子间不可多得的具有现实感的生活游戏,比如移植到中国,“365魔法心情存钱法”就可以改为“30天魔法心情存钱法”,以30天为单位,每月结算一次,1+2+3+……+30=519元,日上限30元,累计起来可以用来作为任何相应的常规亲子消费专款,也可以100天为单位育儿经(2):给孩子一根神奇的“金手指”,1+2+3+……+100=5104元,每天最高上限为100元。其实具体数字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条件设定,具体的方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创造发明,比如让孩子为父母评分,以1到N为范围,得到多少分数就在存钱罐里放入对应金额的现金,或是一个在情绪上容易失控的妈妈如果想要有所改善也正在努力,可以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情绪管理表现打分,或是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心情指数打分,放入对应的现金……
育儿不易,对妈妈来说,除了生活上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对体力消耗和家庭成员沟通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有时候,育儿恰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压力源,因此,需要我们努力到沙砾里去找金子,不断发现一些生活细节里的想象空间和存在意义,把日子过得有趣、好玩而轻松一些。
(本文作李雨潭,日本文学译者、中国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美国NGH催眠协会催眠师)
(载2014年10月16日《东方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