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研“亚健康”,如何重回巅峰?
时间:1700814371727 来源:东方新报原创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声

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期发布的《日本科学技术2023》显示,日本科研影响力一跌再跌,与科研产出相关的多项关键指标已跌出世界TOP10。这引发了日本社会关于日本科研是否衰落的大讨论。近日,一篇在中国网络上热传的文章《日本科研掉出第一梯队,是高校改革之痛?》,也让中国网友加入了该话题的讨论。

事实上,日本政界、学界、企业界近年来一直有声音对日本科研发展现状表达担忧。日本前首相菅义伟曾指出,近20年研究能力的持续低迷,已是影响日本国家未来的严重事态。东京科技政策研究所伊神正贯也认为,日本目前的研究环境很不理想。

这样的观点并非妄自菲薄。尽管21世纪以来,日本几乎每年诞生一个诺贝尔奖,但由于诺贝尔奖评审具有滞后性,因此这些辉煌其实是之前的成就。目前,无论是科研人员数量还是优秀论文数量,日本都已被昔日落后自己的竞争对手反超。《日本科学技术2023》显示,在TOP1%高被引论文中,中国位居第1,日本则位居第12,创下历史新低;TOP10%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日本甚至被伊朗反超,跌至第13,也创下历史新低。博士生是日本科研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支撑起过往日本科研的活力,但目前每100万日本人中拥有博士学历者仅有120人左右,不仅被美英德等国远远甩开,也低于自身历史上的数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人和缺钱是关键原因。

近年来日本年轻人读博的兴趣越来越淡。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职场奉行“年功序列制”,普遍不太看重学历,博士学位在求职就业、工资定级、职务晋升等方面并非“敲门砖”,也非“加分项”,很多年轻人更愿意本科毕业就尽快进入职场。

大学是个非常看重高学历的地方,也是日本科研的重镇,过去很多博士生也流向了日本各大高校,但今天年轻学者们的薪资待遇和科研环境却迥异于往昔。

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减少了对各大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2004年大学“法人化”改革后,国立大学从政府获得的经费进一步减少。数据显示,近20年来,美国、德国高校科研经费增长约80%,中国增长10倍,日本则仅增长10%。众所周知,科研产出离不开经费的持续投入,甚至很多时候两者是正比关系。日本高校经费不足,学者们正常的科研工作就要受影响,一些学者还为申请经费挤用了大量本该从事研究的时间。近年,不少日本学者因经费差钱,还选择去中国“打工”。

科研成就往往象征着科技竞争力。不过,就此认为日本科技衰落了,这样的结论显然言过其实。今天日本的科研实力仍在提升。从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它虽然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优势地位有所减弱,但在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优势依然明显。目前,日本科研发展状况准确来说应该是速度放缓。横向来看,与中国等国相比显得提升速度有些慢;纵向来看,与自身20世纪末那段辉煌时刻有所减速。日本当今的科研实力仍不容小觑。

《日本科学技术2023》的出炉,已表明官方层面认识到了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只要尽快对症下药,打出优化科研环境、改革科研制度、壮大科研人才队伍等组合拳,日本仍将是全球不可忽视的科研强国。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