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政府计划未来5年内将特定技能外籍劳工人数上限提高至当前的2倍,达80万人。同时,日本政府还探讨新增四个领域的特定技能,分别是汽车运输业、铁路、林业和木材行业,并在目前已有的制造业领域中新增纺织等业务门类。
日本的特定技能制度创设于2019年4月,包括12个领域、最长可工作5年的“特定技能1号”,和需要熟练技能、可以携带家属和事实上永住的“特定技能2号”。初设时,预计从2019年到2023年共接纳345150人,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截至2023年11月,只吸引了约20万外籍劳工。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外劳政策和移民政策最为保守的。自1993年,日本开始实施“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大部分外籍劳工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进入日本。技能实习制度让日本中小企业可以用低薪雇佣外籍劳工,帮助日本缓解了劳动力不足问题。但这一制度一直饱受诟病,“实习生”收入较低,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加之一些雇主对“实习生”个人生活的严格管制,致使这一制度对外籍劳工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同时,这一制度还让本该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企业收益,阻碍了市场竞争。面对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日本开始调整外劳政策,设立特定技能制度就是一项重要改革。
外籍劳工通过特定技能制度进入日本,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劳动权益,待遇也更高,因此,特定技能制度也比技能实习制度更具吸引力。尽管未能实现初设时的目标,但特定技能制度仍展现出不错的前景,提高人数上限、新增特定技能领域能让更多日本企业利用特定技能制度补充劳动力缺口,因此,日本政府也把外劳政策的重点放在了优化特定技能制度上。
日本为补充劳动力而加速外劳政策改革,但要吸引更多外籍劳工并非易事。特定技能制度虽在制度层面有所优化,但其自身仍有缺陷。截至2023年11月,日本吸纳的“特定技能1号”外籍劳工约20万,而“特定技能2号”仅有29人,获得永住资格的外籍劳工占比很低。劳动力短缺问题已全面影响日本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业都迫切需要补充拥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力,外籍劳工很难通过特定技能制度获得永住资格,既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吸引力,也让企业很难通过招收外籍劳工而长期、稳定受益。
日本外籍劳工的来源地主要是亚洲邻国,随着亚洲经济快速发展,东亚、东南亚各国工资水平快速提高,也让日本在薪资方面的优势缩小。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制造业发展使得劳动力需求猛增,也加大了日本在这些国家招收劳工的难度。同时,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面临着老龄化问题,新加坡已多次延迟年龄。比如新加坡就在2022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3岁,重新雇佣年龄上限提高到68岁,近日,新加坡政府又宣布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4岁,重新雇佣年龄上限提高到了69岁。新加坡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不仅不再能向日本输出劳动力,还会加紧吸引外籍劳工,成为日本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面对邻国劳动力输出减少和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日本需在继续优化外劳政策的同时,调整招收外籍劳工的策略。日本不能再只依靠周边国家的劳力输出,还应将目光投向中亚、南亚、拉美等地区,而要从更多国家吸纳劳工,日本也需加速企业管理改革,帮助企业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