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社人研)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拥有高度技能的外国劳动者在日本的定居率高于欧美主要国家。”
但是,社人研国际关系部长是川夕并未直接“叫好”,其所作的两个评述引起了日媒注意:其一,“定居率高”不能说明是因为日本实施了促进外国劳动者接纳的政策。2023年外国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为2.4%,远低于超过10%的美国及德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其二,为了支撑日本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接受外国劳动者是必不可少的。日本应该放宽在留资格等就业限制。
显然,报告的终章,还是为日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深表担忧。多年来,日本出生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所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一直是政界、学界力图要突破的困境。
为破局劳动力短缺,眼下,日本是时候主施“向外求才”之策,加大接受外国劳动者力度了。如今,在工作一线,外国劳动者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据日本三菱UFJ研究咨询公司(Mitsubishi UFJ Research&Consulting)主任研究员加藤真介绍,在截至2023年的10年里,外国人在日本国内就业者中的占比提高到了2.7倍。“企业发展,需要外国劳动者,且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动者。”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则称,要实现日本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到2040年共需要674万名外国劳动者。劳动力缺口达到42万人。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事实,但日本本国的“人才蓄水池”不可能满足这一大需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外则完全可以看作日本引进人才的“活水池”。
其实,为破解劳动力短缺的困局,日本确实也作出了多样化的尝试。除了努力挖掘老龄人口劳动潜力,日本不少企业也在打机器人劳动力的主意。但是,这两种办法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比如,在东京,有的超市贴出这样的告示:“因为人手不足,自动化收银暂时停止。”为什么?因为日本老龄人口庞大、老人顾客多,他们对自动化机器并不适应,时常需要请店员来指导使用方法,这样一来反而消耗更多时间,而自动化和机器也加重了高龄老人的购物负担。
综合而言,“引进外籍工人”还是目前全球通用的破解劳动力短缺的靠谱办法。但是,这种“引进”要“因国制宜”。比如,日本政府近期就扩大引进外籍工人也提出了新的五年规划建议,计划在下一个5年(2024年4月—2029年3月)中,将特定技能外籍工人签证数量上限设为80万人。但是,这种力度显然仍无法应对日本巨大的劳动力缺口,那就不妨跟进一些与当前政策配套的“组合拳”。就像上述报告中的观点,“向外求才”力度再加大,同时放宽在留资格等就业限制。(本报特约评论员 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