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依赖”中国? 其实是日中两国“相互依赖”
时间:1721981259644 来源:东方新报原创
作者:张凡

               

日本央行总部大楼。(图/中国央视新闻)

日本政府近日发布的2024年版《通商白皮书》显示,在调查日本进口商品来源后发现,在1406个品类的有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排在第二的美国仅涵盖567种商品进口。就该报告所覆盖的4300种商品来看,日本近40%的商品高度依赖某个单一进口来源,且该进口来源多为中国。有分析据此认为,这份白皮书反映出当下日本供应链对中国的“高度依赖”,日本产业界应提高警惕。事实上,白皮书证明了日中两国供应链的“相互依赖”,也间接说明部分国家鼓吹的“脱钩断链”等论调只会让全球遭遇不必要干扰

中日货物贸易收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双方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中国纺织品、家用电器等对日贸易总体处于顺差,而汽车、化学、金属原料等对日贸易总体处于逆差。数据显示,日本“高度依赖”中国的进口产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空调、有机化学品和稀土金属等,而进口家电有超九成来自中国。在两国产业合作、供应链等方面已经形成高度融合情况下,一旦有外在因素介入势必对其造成冲击。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商贸合作领域的政策协同不断加深。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这也是中日两国首次达成自贸安排,中日贸易出现历史性机遇。2023年,中日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约为3180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经贸方面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降低企业合作的成本门槛,也为日企在华业务开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转型走向创新大国和工程大国,长期扎根中国发展的日企不仅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更是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上通过磨练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比如,自日本清酒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低度数、高品质、有特色的日本酒类产品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逐渐多元化的中国酒类市场也为清酒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在催化日本汽车产业的转型,原为竞争对手的日本第二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及本田已于今年初签署备忘录,决定在电动车领域携手闯天下。

21世纪以来,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已大大增强,成为在华日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日企仍然拥有比较高的技术能力,并活跃于全球市场。随着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市场准入,多数日企对未来中国高水平发展和广阔前景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背景下,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融合,中日两国在IT、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前沿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凡)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