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工作制,日本“打工人”能否成功打样?
时间:1734073314074 来源:东方新报原创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杜东

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制度的变革正逐渐成为趋势,尤其是四天工作制的提出与实践。日本东京都政府不久前出台了四天工作制新政,拟从2025年4月起在公务员系统推行“上四休三”制,员工可在4周155小时内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官方称此举旨在提高生育率、改善工作与生活平衡,并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缩短周工作日的做法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从欧洲的冰岛、英国,到亚洲的新加坡,都进行了试水。剑桥大学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实施每周四天工作制之后,71%的员工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较低,而30%的员工感觉压力较小。此外,四天工作制还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四天工作制的推行结果,通常给人留下“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以日本为例,早在东京都政府之前,企业层面已开始进行缩短工作日的尝试。如微软日本在2019年尝试了四天工作制,并声称员工生产率提高了近40%;松下公司在2022年宣布计划引入可选的四天工作制计划,以促进员工更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但在日本这样一个工作和加班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并不容易。一方面,员工对改革的接受度仍然有限,例如在松下电器公司中,只有150人选择了四天工作制。另一方面,尽管日本已对四天工作制进行了立法支持,但实际推广情况却不如预期,目前只有约8%的公司允许员工每周休息三天或更多。

对此,有学者分析指出,尽管四天工作制在理论上具有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克服行业差异、经济形势、劳动生产率、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重大社会变革的配合,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这些制约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四天工作制的推广和实施进程相对缓慢。

不过,尽管存在巨大挑战,但全球范围内的实践表明,四天工作制仍具有发展前景。毕竟,从周休一天到双休,再到“上四休三”、居家办公模式的出现,不仅是工作制度的变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四天工作制改革尝试,对中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当前面临与日本相似的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四天工作制近年来已引起学界和某些行业的关注与讨论,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推行“四天半”工休模式。做为亚洲经济体中的先发国家,日本“打工人”改进工作模式先试先行的做法,或可为国际社会提供“摸着日本过河”的经验,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员工福祉、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带来新思路。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