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近日来访日本。期间,吕特与石破茂首相、防卫大臣中谷元等人相谈甚欢。石破茂表示,欢迎北约进一步介入印度-太平洋地区。双方同意在太空、网络安全、防卫产业等方面加码合作,从对话内容到联合声明也多次“点名”中国。
吕特来访日本并不意外,近年来双方关系“打得火热”。2008年时,日本便成为北约9个“全球伙伴”之一。2022年岸田文雄参加北约峰会,这也是日本首相首次亮相该舞台。在亚洲“家门口”,日本近年也与北约举行了多次联合军演。日本与北约关系“越来越亲”,背后是双方在彼此“借力”。
虽早已是经济大国,但由于二战那段历史,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整体不高,政治话语权也有限,总有“矮人一截”的失落感。1982年中曾根康弘出任首相后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让日本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此后也被多位首相奉为圭臬。北约是一个老牌军事联盟,要实力有实力,要名气有名气。与北约搞好关系,有望给自卫队现代化“加分”,让日本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有更多露脸和参与机会,为跻身政治大国积累更多资本。
当然,与北约搞好关系,日本也有寻找“安全靠山”的考量。一心要发展核武的朝鲜,素来是日本的一块心病。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日俄之间的死结。近年来综合实力快速崛起的中国,也让一些日本政治人士感到焦虑、不适。战后,美国一度是日本安全的“守护者”。不过,华盛顿近年在保护费上接连“敲竹杠”,且显露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让东京不得不居安思危。近年爆发的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东京的不安,也让与北约走近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石破茂首相2024年上台前,便发文阐述了关于创设“亚洲版北约”的主张。
北约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个跨大西洋的军事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对抗苏联。随着冷战结束,北约没有了威胁和“敌人”,内部分歧越来越大,战略目标也不明确,成员国呼吁解散北约的声音此起彼伏。北约这个招牌要想继续保留下去,展现全球影响力,就要寻找新的假想敌,亚洲进入它的视野,中国、朝鲜则被定位为威胁者、破坏者。
自奥巴马推出“重返亚太”战略以来,近几任美国总统在亚太事务上也格外用心。作为北约的领导者,华盛顿也想借北约“东进”配合自身亚太战略。
不过,北约的“主场”在欧洲,要去“客场”的亚洲闯荡,需要一位本地得力助手,日本再合适不过。
与北约“越来越亲”,日本真能捞到好处吗?表面上看,日本与北约“抱团”是“双赢”,但实际上对东京而言,这不啻于火中取栗。
二战以来,一些亚洲国家间仍存在领土、历史等争端未解,但几十年这片土地上保持了整体安宁稳定。追本溯源,近代史上亚洲长时间遭受战火蹂躏,这里的人们对和平有着更强烈的诉求,更愿意通过政治智慧和理性对话化解分歧。这也为日本提供了舒适的周边环境。几十年来日本奉行的“经济优先”“和平外交”,避免自身卷入各种争端和麻烦之中,也赢得了心无旁骛搞发展的机遇。
北约将“手”伸到亚洲,却可能打破这里的安全平衡,引发一些国家警惕和反感,让地区局势骤然升级。毕竟,历史上北约时常与战乱、冲突、分裂相联系。延宕多年的俄乌冲突,也同样祸起于北约东扩。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家门口”不安生,日本失去的不只是和平发展环境,甚至会被卷入冲突之中。到那时,东京想让北约“回老家”恐怕不现实。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
追求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这也是国民的普遍诉求,不过选择何种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如果代价是恶化邻居关系,甚至引火烧身,那么这个方案显然要打“差评”。在与北约“打交道”这事上,东京要慎之再慎,掌握好分寸,切莫头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