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政府15日设立了“与外国人共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简单说,就是个专门管外国人事务的新机构。靴子一落地,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者认为以前钻空子、搞事情等乱象总算有人管了;忧虑者担心,这可能助长排外情绪,激化日本民众与外国人之间矛盾,与日本招揽外国人的安排“唱反调”。
从机构设置来看,政府也是走心了。以往对于外国人的事,日本机构通常各管一摊,各自为政,因此信息不畅等问题在所难免,也就留下了很多管理“死角”。新机构就是要把零散的信息、数据、资源打通、整合,以便让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无死角。
不过,看似动静不小的管理机构,也可能最后雷声大雨点小。换句话说,这也许就是个政治姿态。
今年参议院选举,“外国人问题”意外成为各党激辩的焦点话题。那些呼吁严管外国人的政党,还真尝到了“甜头”,石破茂首相所在的自民党没有理由不蹭热度。
可是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外国人增多与治安恶化成正比。数据显示,2023年外国人刑事犯罪案件为1.55万件,较2005年的4万余件已大幅下降;截至2025年1月,非法滞留的外国人为7.4万人,较上年减少4000多人,连续10多年持续低于10万人。这不由让人怀疑,随着7月20日参议院选举落幕,这张“政治牌”用完后,政府会否兴趣大减?这个“盯上”外国人的机构,会否“有名无实”?
当然,也不排除日本政府要对外国人“动真格”了。
根据欧美移民国家经验看,当经济环境好时,民众对外国人比较包容,一旦经济变差,外国人便很容易被当做“背锅侠”。尤其在白人占主导的国家,随着移民增多,人口结构变化,一些白人也容易对外来移民心生排斥。尽管日本国情、移民政策与欧美国家不同,但经济持续疲弱、新生婴儿数量“跌跌不休”,“外国人问题”难免会被一些日本民众“放大”。
何况,在日的个别外国人,的确存在“滥用医疗保险制度”“非法滞留”“利用漏洞更换驾照”等违法现象。如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问题扩大,受损的还是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不少外国人也表示“该管管了”。从这个角度看,设立管理外国人机构“师出有名”,有必要性、合理性。
不过,对外国人“动真格”,是门大学问,弄不好就会“跟自己过不去”,说好的“治乱”变成“添乱”。
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加剧下,日本消费迟迟抬不起头,劳动力市场也频繁亮红灯。外国人既能缓解劳力荒,也是行走的GDP。
一旦强化对外国人管理,便可能给人留下“外国人=危险”“外国人=违法”等印象,成为国民的“潜意识共识”,进而点燃排外情绪。这显然对很多外国人不公,也是对那些安分守己者的极大伤害。社会撕裂、矛盾对立恐会成为常态,有序共生渐行渐远。原本有心来日工作、学习、旅游的外国人,也可能打起退堂鼓。这显然是日本无法承受的。
管理外国人与留住外国人必须二选一吗?显然不是,答案在于做好平衡、周密安排、有破有立。
加大广而告之。政府部门要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向外国人全方位普及设立这一机构的初衷和目的,避免被误读误传;注重公开透明。政策执行中一定要注意温度和尺度,确保所有环节流程规范清晰、有据可查;多多倾听意见。政府后续要根据民众和外国人的建议,对现有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当然,日本政府也要反思自身哪些服务没有做到位,才导致一些外国人因搞不懂、没处求助,才犯了错。诸如在语言支持上,是否足够给力?在融入帮扶上,是否建立了完善引导体系?这些都需要政府自身查漏补缺。为防止排外情绪冒头,政府还要完善反歧视制度,通过“有牙齿”的法律给那些守规矩的外国人撑腰。
总而言之,服务得跟上,法律要补位,工作做细致,才能管好该管的,留住该留的,让外国人与日本社会真正有序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