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2月14日是情人节,也是大年初五迎财神的日子。新浪微博上,“钱辈请和我交往”登顶热搜。据国内各大媒体报导,上海财神庙、杭州灵顺寺、广西城隍庙等热门财神庙在凌晨3点已经人山人海;互联网上,“财神红包秒空,月老红包无人领”,仿佛比起情人节,“搞钱”才是刻入这届中国年轻人DNA的东西。
邻国日本也一样。作为“草食系”+少子化的老牌大国,今年日本情人节商战气息薄弱,随节日登顶的话题依旧是“为何年轻人不谈恋爱了”。去年年底以来,日本大型人才机构相继发表两项婚育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婚育意愿再创新低。
Recruit公司关于婚恋的调查显示:日本20-29岁的未婚年轻人中,“至今从未谈过恋爱”的比例女性为29.8%,男性为46.0%。未婚年轻人中,23.7%男性认为“恋爱是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MyNavi公司关于生育的调查显示,日本20岁左右年轻人中,近2成反映“不预备要孩子”,比2024届应届生的13.1%又有显著增加。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原因,除了“没有信心养好”,还有“会挤占自己的时间”,“对经济状况缺乏信心”等。
根据日本总务省调查,日本男女20-24岁的结婚率从1995年开始显著下滑;25-29岁的结婚率从21世纪以后开始显著下滑。这背后最大的原因在于,对日本年轻人而言,恋爱和结婚已经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从经济分配模式看,虽然日本女性的就业稳定程度和收入均不如同等情况的男性,但也足够生活,不必依靠结婚维持生计。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无论男女,因为不婚受到的非议都比较少。文化和社交生活的极大丰富也让他们表面上无暇顾及恋爱。根据朝日系“ABC电视台”在今年情人节当天的街头采访,日本年轻人普遍反映生活已经十分忙碌。职场新人平时“卷”工作,周末与朋友小聚;在校学生功课很忙,闲下来就打游戏。即便谈了恋爱,“男女朋友的优先度也只能排在第二第三”。更有女大学生明确表示,她的人生有偶像就够了。比起交男朋友,这些女孩更愿意为偶像花钱。
当恋爱和结婚仅仅成为一种选项时,它的麻烦甚至“恐怖”就凸显出来。这种情况,在去年上半年登顶日本流行语的“蛙化现象”一词中有十分生动的体现。“蛙化现象”原本是专业的病理学词汇,在这个语境中,它特指年轻人因为恋爱对象一些微小的不妥言行就对对方彻底幻灭,曾经的“男神女神”突然变得像青蛙一样滑稽。不少专家试图解释这种心态广泛出现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对这届年轻人而言,既然谈恋爱和结婚最终都要“蛙化”,那不如全力“搞钱”或支持偶像,毕竟钱才是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东西,而偶像虽然可能“塌房”,但也远远不及那个24小时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伴侣“塌”得那么频繁,那么快。
去年年底,日本畅销书女作家牛洼惠在新出版的《恋爱结婚的终结》中提出“共创婚”主张,在今年情人节又成为话题。
前作《诀别恋爱的年轻人》中,作者通过对东京都内600名男女的调查,发现了年轻人中不愿意谈恋爱的趋势。不愿意恋爱的年轻人,其实把恋爱看得十分特殊和神圣,也尤其容易在其中感到失望。她试图直面现实,建议日本年轻人打破有恋爱才有婚姻的思考模式,甚至摒弃恋爱的幻想,去和自己“值得信赖的朋友”结婚,寻求一种比传统婚姻关系更广泛、更松散的婚姻关系。
这一主张收到许多反馈,其中也有质疑。日本专栏作家荒川和久认为,这种主张无法解决婚姻不是必需品的问题,毕竟如果没有恋爱,大多人也不会产生结婚的冲动。对中国年轻人而言,这类似现在流行的“同‘搭子’一起终老”,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在接受东京电视台的专访时,牛洼惠承认“共创婚”本质上不是特别新的概念,也无法直接解决问题。不过,她的目的就是提出一个概念来抛砖引玉,在一个“当你老了,朋友是靠不住的”东亚社会,与不恋爱不结婚的年轻人一起探讨,什么才是在“轻松”的同时,也有安全感和社会保障的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