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平)距离2025年4月13日大阪世博会的召开还有不到半年时间。10月13日星期天,以“开幕半周年”为节点,东京都内和大阪府各地召开了好几场官方和民间性质的宣传大会。
在东京虎之门的动员会中,日本首相石破茂亲自出席,对与会者娓娓讲述了自己少年时期参观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的美好回忆。大阪世博会纪念公园找来了知名歌手幸田来未,为半年后的活动造势。多方通力合作,仍难掩一个略显尴尬的现实:大阪世博会至今售出的门票,刚刚达到日本政府和主办方目标的一半。要知道,在2005爱知世博会开展半年前,就已经几乎完成了预售目标。
这一情况引发日本国内外媒体热议。2025大阪世博会为何如此遇冷?短短20年间,世界发生了什么?
大阪世博会的预售票在上周刚刚突破了700万张大关,不过多家日本媒体透露,这一数字在9月中旬还仅有500万。
世博门票在最近3个星期内狂飙突进热卖200万张,背后有许多原因。其一是最后一批预售折扣票的发售时间在10月6日截止,不少“拖延症”赶在最后一批买上了票。同一时期,当地政府将大阪世博会门票加入了“故乡纳税”赠品的选项,日本最大的旅社JTB和HIS都相继发布了世博会相关的旅行优惠套餐。此外,在此期间,大阪世博会官方陆续邀请到了重磅明星加盟明年4月的开幕式演出,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受年轻人喜欢的那一批。9月19日,当今日本最知名的流媒体歌手Ado宣布参演大阪世博会开幕式,消息在第一时间登上《纽约时报》,很大程度推动了门票的销售。
大阪世博会预售票情况仅达预期一半,这一数据需要理性看待。2005年爱知世博会开场半年前即几乎完成了预售目标,但当时定下的目标是800万张,且预售成人票价仅为3700日元,远远低于大阪世博会的目标1400万张和6500日元的定价。这样一看,大阪世博会700多万的预售成绩也不算特别惨淡。
在此前《东方新报》的采访中,不少日本关西的业者、尤其是华人业者对我们表达过对大阪世博会的期待。根据他们的描述,关西地区一些相对弱势、偏僻的自治体,例如滋贺县、四国岛各地的县市和从业者均对明年的大阪世博会寄予厚望,仍旧认为这是将他们带到国际舞台上为数不多的机会。
只不过,从舆论反响看,2025世博会在20年后乃至55年后的今天,确实在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交通便捷、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世博会已经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信息展示平台。截至今年6月,已有俄罗斯、墨西哥、阿根廷等多国因“预算”等问题宣布退出世博会。对日本纳税人而言,羊毛出在羊身上,大阪世博会的“性价比”正不断经受拷问。
日本国际博览协会预测称,2025大阪世博会半年会期即将迎来2800万名游客,绝对主力军仍是日本游客,外国人数量将不到总数的2成。根据过往数据和今年的各种风向,相关方面认为,不太能够指望欧美国家的游客千里迢迢来到日本只为参观世博会。10月9日,世博会官方刚刚结束了在中国安徽省的宣传活动。根据《产经新闻》14日的消息,大阪世博会将放在中国和东南亚等日本近邻国家和地区进行重点宣传。
日本国内对大阪世博会的期待值也有强烈的温差。多家媒体透露,在目前勉强达成一半的售票目标中,主要购票群体还是企业,个人购票意愿不足。根据三菱综合研究所对日本20~60岁人群的最新调查,日本全国对大阪世博会“感兴趣”的比例仅为25.6%。其中,世博会场地周边的京阪神区域民众期待值较高,达到了40.5%;但东京圈仅为21%,许多东日本的市民感受不到大阪世博会的召开与自己有什么关联。
在一些日本市民看来,本届世博会缺乏核心亮点,在各种环节的设计上均比较保守。9月底,大阪世博会放出消息称,正式取消此前宣传了2年多的“飞行汽车”载客项目,引发外界的强烈失望。“飞行汽车”商飞原本是大阪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到场者期待率先体验到“未来移动”的感觉。然而经历了漫长的评估,参展企业和官方均认为其中存在安全隐患,决定本届世博会中“飞行汽车”将不载客,仅绕会场作演示飞行。
一些日本的年长者还记得,1970年大阪世博会美国馆展出了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这块微微泛着蓝光的石头曾吸引了超6000万观众在它面前驻足惊叹,这是普通人第一次感受到“月亮就在身边”,那个时期的人民是如此的纯情。
然而,当2025大阪世博会试图如法炮制这一胜景,宣布将展出日本科考队在南极发现的“火星石”时,却遭到了空前的冷遇。这或许是因为当今的民众已经很难从这种程度的信息量和感官刺激中收获满足;也有可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多少磨平了普通人对外界和未来的好奇。从2025年起,世博会将寻找它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