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断货,欧美年轻人涌入东京原宿
时间:1751705755359

▮图为外国网友给LABUBU穿上衣服,带她探日料店。图自X@8hacchi_88

(本报记者 司平)美国人不远千里来到日本东京炒中国潮玩,构成了如今全球化的一个场景。

7月2日,日本TBS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记录了在原宿泡泡玛特店门前大排长龙的年轻人。他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因为本国LABUBU断货或价格奇高,来到日本抢购。其中有些是日本旅游途中顺道购买,也有特地前来的人。店门关闭前15分钟,门外队伍依旧绕了一个90度,排到隔壁大楼门口。

镜头中,有消费者买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心满意足地说“明天还来”。也有人排了半天,什么也没买到,沮丧之余,就在附近店面随便买了点不相干的东西。原宿一家泡泡玛特,带周边店铺一道升天。

此前,《东方新报》报道过泡泡玛特公司市值超过三丽鸥时的历史节点,很快,三丽鸥变得“不值一提”。6月中旬,泡泡玛特突破3500亿港元,正式成为继美国迪士尼、日本任天堂之后,全球第三的角色经济企业。

只不过,仅仅是市值高从不意味着它能进入公众视野。日本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不乏“基恩士”这类一般消费者从未听过的半导体或材料公司。真正把LABUBU带到媒体面前的,是原宿街头,全球消费者为它排队的这个场景。各地年轻人用身体占据了东京城市空间,宣布他们对一个符号的极度重视,但这个符号并不属于日本,它来自隔壁中国,让日本心情复杂。

早在泡泡玛特全球爆火之前,IT记者牧野武文已经发现了它在原宿布局的特殊优势。他指出:原宿是东京不可多得的既保持高级感,又能吸引年轻人的街区。往表参道方向稍走几步,就是奢侈品和精品店林立的高端商业街;附近的竹下通则是典型的年轻人聚居地,随处可见日本中学生在这里边逛边吃。这里客流量巨大且生态极为多样,从年长的“贵妇”到趁暑假来日本旅游的背包客,都能对这个街区产生参与感。

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之外,平价饮品蜜雪冰城、快时尚SHEIN、数码品牌Anker这些不同种类的中国企业都把旗舰店或快闪电开在这里。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企业比日本企业更善于使用这块土地,知道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

在日本国内炒LABUBU的未必是日本人,事实上大概率不是。但在全球化时代,是哪国人不太重要。大IP合在一起赚钱才有双份快乐。此前,LABUBU推出了与可口可乐的联名,广受好评,如今与优衣库UT的联名也已官宣。商品发售放在8月,但社交媒体已经开始热烈地想象届时排队抢购和倒买倒卖的场景。

在角色经济领域,日本是当之无愧的老牌,至今仍有实力。矢野经济研究所发布的《角色经济市场规模变迁》显示:2024年度,日本相关产品市场规模为2.7464万亿日元,相当于整个大阪·关西世博会理论上的经济效益。

然而,放到世界市场上,这个数字已经不那么亮眼。在传统思维还在将迪士尼当作这个产业的唯一竞争对手时,泡泡玛特横空出世,宣布时代变了,也让日本意识到自己已经“坐吃山空”许多年。

LABUBU爆火的秘密是什么?为何它提供了三丽鸥角色无法提供的情绪价值?日本市场是否可以效仿?这几天,相关讨论十分活跃。

一些声音认为,白白软软的传统“治愈系”形象早已没落,日本也应该效仿LABUBU,参与“丑萌”赛道。第一个被推上前台的角色是“哭哭粉兔”。据说这个形象在近期获得了伊藤忠商事的巨额投资,取得了北美地区的商品化权利。投资方的预期是,在2029年实现角色周边商品流通总额1000亿日元。

看来,这是想与LABUBU抢饭碗。“哭哭粉兔”在中国尚不出名,甚至没有官方翻译。我们去查了它的形象,长成这样:

“丑”好像已经够丑,至于萌不萌,可能需要网友自行判断。

不过,日本网友似乎依旧没跟上这股风潮。如今搜索Youtube等平台,LABUBU的相关流量,并不如华为、SHEIN等此前真正席卷过日本市场的品牌火热。

不止是LABUBU,对于这位新的“哭哭粉兔”,日本网友兴趣似乎也不大。雅虎新闻平台评论区中,一条获得了2万点赞的热评诚恳地说:“LABUBU好像真的很厉害,但我还是更喜欢Chiikawa。”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